秦淮茹又从空间里找了把菜刀,先把铁皮桶外边的字迹刮掉,然后用菜刀在桶的下半部分开了个口子。
这个口子是用来通风和掏灰的。
接着她用手捧起黄泥,在铁皮桶底部厚厚地抹了一圈。
她从超市找了几根长短不一的铁棒,沿着铁皮桶底部的黄泥层摆放,底部必须留出通风的空间。
接着又抹上一圈黄泥,把铁皮桶内壁全部抹匀,直到桶里的洞和炉胆大小差不多。她不敢抹得太厚,担心装不下炉胆。
沾了点水,她把桶里的黄泥层抹得光滑平整。这层黄泥不仅保温,还能延长炉子的使用寿命。
等炉子阴干后,再买个炉胆装上,一个煤球炉就完成了,又能省下一笔钱。
把铁皮炉子挪到一边晾着,她又开始捏黄泥,这次打算做个柴火炉。
这门手艺是跟她姥姥学的。姥姥手巧,以前家里的炉子都是她用黄泥亲手做的。
她也跟着学了一点,虽然比不上姥姥的手艺,但做出来的东西勉强能用。
做炉子的泥要不干不湿,刚好能捏成形,又不会塌陷。
先捏出炉子的大致形状,再一步步修整,最后装上三条腿,一个炉子就做好了,其实很简单。
秦淮茹正低头做着炉子,槐花从外边跑进来,看她捏黄泥,一下子来了兴趣。
她立刻跑到秦淮茹身边问:“妈,你在做什么呀?”
秦淮茹搓好炉腿,小心地装上去,“你猜这是什么?”
槐花背着手,围着那东西转了一圈,越看越眼熟。她歪着头,仿佛想把它倒过来看个清楚。
忽然,槐花高兴地拍手跳起来:“妈,这是炉子,是炉子!”
她接着称赞:“妈,你手艺真好,做得太像了!”
秦淮茹哭笑不得,本来就是炉子,怎么能说“太像”呢?
槐花走到她面前,撒娇地摇着她的胳膊:“妈,槐花也想玩。”
这么小就会撒娇了,秦淮茹招架不住,笑着答应:“好好,可以玩,但不能把衣服弄脏。”
大冬天的,她可不想洗衣服。
槐花高兴地说:“妈放心,槐花不会弄脏的。”
秦淮茹掰了一块泥递给她,槐花兴奋地接了过去。
“妈,你说槐花捏个什么好呢?”
秦淮茹想了想,提议:“你捏个黑炭怎么样?”
槐花眼睛一亮:“黑炭?好,槐花就捏黑炭!”
她对黑炭再熟悉不过,立刻兴致勃勃地照着黑炭的样子捏起来,还把院子里晒太阳的黑炭抱进来参照。
槐花玩得投入,到了中午也不喊饿。
秦淮茹手上都是泥,也不想做饭。算了,下午再吃吧,冬天白天短,一天两顿饭也正常。
她把最后一个炉腿装上,沾点水,把炉子表面抹得光滑平整。
秦淮茹把铁皮桶旁的柴火炉挪到一边,等着它自然阴干。
她拿起铁铲和扫帚开始打扫屋子,把地上剩下的黄泥都铲到门外小花园里,再用旧布将地面擦拭干净。她顺手把炕沿的砖也抹了一遍——她就是闲不住,爱干净。
忙活完这些,槐花已经捏出了几个小黑炭。
“妈,你看我捏的黑炭像不像?”
秦淮茹看过去,那泥捏的小猫还真有几分神态,和黑炭大约有五分相似。对第一次尝试的槐花来说,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地上还摆着五六个泥做的小猫,有的像,有的不太像,其中一个特别大。秦淮茹好奇地问:“槐花,那个大的,是不是大白猫?”
“妈你猜对啦!就是大白猫!”槐花开心地笑起来。
秦淮茹心里一乐:一溜小猫中间放个大的,可不就是大白猫嘛。
“好了槐花,先把这些小猫放到一旁阴干,咱们回去吃饭。”
槐花也饿了,快手快脚地把小猫摆在炉子旁边,整整齐齐一排,看着还挺有样子。
秦淮茹给了槐花一块泥,她竟捏出了六个小黑炭和一只大白猫,手是真巧。
真正的黑炭对这些泥猫也很好奇,绕着它们转来转去,闻闻这个、碰碰那个,还用爪子故意推倒了一个。
槐花赶紧把黑炭赶到旁边,扶起那只倒下的小猫,指着猫脑袋说:“黑炭,要乖乖的,不能捣乱,知道吗?”
“喵——喵——”
秦淮茹忍不住想笑,“它哪听得懂呀?快去院里洗手,你满手是泥,把黑炭脑袋都弄脏了。”
槐花一看,黑炭头上确实沾了点泥印,是她刚才不小心蹭上的。她噔噔跑了出去,回头喊:“妈,帮我看着黑炭!”
没多会儿,她又噔噔跑回来,微微喘着气,一进门就去看那些泥猫,见它们都完好才松了口气。
“你这孩子,至于这么着急吗?”秦淮茹拉过她的手,“这么一会儿,手洗干净没有?”
槐花把手摊开,自信地说:“妈你放心,我洗得可干净了,连指甲缝都洗了。”
果然,那双小手白白嫩嫩,一点泥印都没留下。
看着槐花白净的手,秦淮茹有点羡慕。她低头看看自己的手——手背干裂,纹路粗糙,简直没法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