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青年的声音给了他勇气,梁叔献在堂中请求。
“民无冤屈,只是孙女窈窈,于一日前在云回峰走失,儿媳久病缠身,唯有孙女可慰她的心,恳请大人寻找一番。”
清宁五年的冬月实在太冷了,年幼的女童走失,不仅不好寻,还容易生病。
梁叔献身上很冷,想来已经寻找过一番。
不过找个人,蒋启当即答应他。
“老人家,天寒地冻的,先回去歇息吧。本官会带着人去寻窈窈。”
蒋启很守信,亲自带人寻了两日,却未见到半个人影。
梁叔献每日都来问,一开始,还是满心期待。
后来眼神便晦暗了下去,直到第五日,那是清宁五年冬月最冷的一天。
将近年关,蒋启身为县丞,自然公务繁忙,梁叔献来的时候,蒋启正在里面办公,便遣了个人出来跟梁叔献传话。
梁叔献的儿子一年前便没了,家中只有儿媳和孙子孙女。
白发人送黑发人总是让人悲痛欲绝的,梁叔献的头发全白了,孙女的失踪让他更苍老了些。
他依然直着身子,见人出来,有些谦卑的上前询问。
“如何,可有我家窈窈的消息?”
被派遣出去的小吏面目不忍,摇了摇头,拿出一个钱袋,在老秀才失望的目光中劝慰道。
“您拿回去吧,家中有病人和稚儿,使银子的地方多了去了,好好照顾家里人。”
天气寒冷,一个小姑娘失踪,找了这么几日还未找到,就算不是被人掳走,也早就被冻死了。
那个钱袋是蒋启亲自准备的,就是想侧面告诉梁叔献:没了的已经没了,活着的人还是要好好活。
从那天起,官府的人不再去找窈窈,而是等着清宁六年的新年。
桦乐县的梁家媳妇终究没熬过去,死在了大雪纷飞的冬日。
自此,梁家只剩年迈的祖父和两岁的小孙子。
那年冬天实在不是什么好时候,临近年关,不过小孩都因严寒染了风寒患上疫病而亡,一时之间,新年的氛围不再,只有白事的悲哀。
许是上天垂怜,梁家一下没了两个人,小孙子却并未患上疫病。
因为蒋启那笔钱,梁叔献带着小孙子过了一个很不错的年。
第二年开春时,蒋启还看到在云回峰桃花树下努力耕作的祖孙俩。
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无非只是个不算圆满的结局,可命运,却并未放过这个年迈的秀才。
第二年清明,梁叔献带着小孙子扫墓,遇到了一个与孙女窈窈相似的女孩。
梁叔献想要上前打听,却得知那女孩是王家少爷的小丫鬟。
王家是个富户,听说在京城还有大官撑腰。
梁叔献当然没有放弃,又找到了蒋启。
蒋启依言派人到王家去问,王家只说小丫鬟是府中姑姑的亲女,与梁家没有关系。
小城小县中,人牙子拐孩子卖也是有的。
蒋启知道王家有些势力,梁叔献只是个年迈的秀才,又无儿无女,还要养着小孙子,生活本就不易。
蒋启便将原话告诉了梁叔献,本意是希望他能将孙子抚养长大,至少日后有个摔盆送终的人。
王家惹不得,别说那姑娘不是窈窈,就算是真的窈窈,为了孩子和自己,也该假装不认识。
毕竟,头一年旱灾影响了粮食收成,桦乐县多的是吃不起饭的人。
留在王家,至少还有口饭吃,日后长大了,多的是相认的机会。
蒋启自己是贫苦出身,一步一步爬上来,知道活着的艰辛,所以他希望老秀才梁叔献可以明白这个道理。
梁叔献年纪大了,又比较轴,亲自去了王家一趟,却被人打的鼻青脸肿。
蒋启听说后,还亲自去看看了看,又给了一些钱。
后来听说梁叔献日日带着孙子去耕作,只是时不时会去云回峰山顶看看,还会动不动问人一些奇怪的问题。
蒋启得了提点,一心要做出一番业绩想升上去,便没再过问老秀才的事情。
直到那年秋天,蒋启挨了骂,回府听说梁叔献有急事找他,本就心情不甚愉快,又是与王家与关的事情,蒋启不想听,便借口更深露种让人送梁叔献回去。
第二日蒋启又有了新的事,便将梁叔献的事情一拖再拖。
又是一年冬日,蒋启政绩斐然,被上官提拔。
临走前,他让人给梁叔献送了银子和话,让他安心把小孙子养大,别再去招惹王家。
梁叔献一生丧父丧母丧兄丧姐丧子丧妻,是个可怜人,身体清瘦的有些过分却依然挺着过了这么些年。
蒋启感念他对孙女的心,希望以后他能正常老去。
后来到了顺州,蒋启彻底将那个大雪纷飞只为寻孙的可怜老人忘却。
直到今天,蒋启才知道,当年的梁叔献到底做了什么。
清宁六年夏,他再也找不到小孙女,王家否认少爷身边有个与梁家孙女长的很像的小丫鬟。
清宁六年夏末,梁叔献发现儿子死于王家公子马蹄之下,孙女窈窈被王家所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