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的暖灯晕出柔缓的光,将两人的影子叠在木质地板上,像浸在糖浆里的剪影,黏腻又温暖。林薇靠在江屿怀里,脸颊还沾着未干的泪痕,睫毛湿漉漉地耷拉着,像被雨水打湿的蝶翼。他掌心的温度透过衣料传来,沉稳的心跳声在耳边起伏,像老巷里的铜铃,一下下敲在心上,驱散了大半慌乱。
江屿的指尖带着点微凉,轻轻擦过她的眼角,动作轻柔得像怕碰碎了什么。指腹蹭过她汗湿的鬓角,将散落的碎发别到耳后,那点小心翼翼的珍视,比任何甜言蜜语都更让人心安。等她肩头的颤抖渐渐平复,他才松开怀抱,双手扶着她的肩膀,让她正对着自己,目光专注又认真,像在解读一张最珍贵的设计图纸。
“知道我们第一次合作时,我为什么愿意帮你吗?”他的声音压得很低,混着餐厅里冰箱轻微的嗡鸣,温柔得能淌进心里。
林薇的视线落在他衬衫第二颗纽扣上,那里还沾着点刚才做菜时溅到的糖醋汁,像颗小小的琥珀。她轻轻摇摇头,睫毛又垂了下来,指尖无意识地抠着自己的衣角——这个问题,她其实偷偷想过很多次,却从来没敢问出口。
江屿看着她这副小模样,忍不住轻笑一声,指尖轻轻刮了刮她的鼻尖,带着点宠溺的无奈:“因为在你把设计图当‘救命彩票’的那个下午,我先看到了你在跳蚤市场的样子。”
他的思绪飘回那个燥热的午后,阳光烈得晃眼,柏油路都快被晒化了,连路边的槐树都蔫蔫的。而她蹲在小小的摊位后,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浅蓝色连衣裙,额头上沁着细密的汗,却顾不上擦,正拿着一枚迷你铜铃,认真地跟路过的阿姨讲解:“这是按老巷苏掌柜家的铜铃刻的,声音特别清脆,还能当钥匙扣呢。”
“那天你摊位上的铜铃摆得整整齐齐,每个下面都压着张小纸条,写着对应的老巷故事。”江屿的声音带着点回忆的暖意,细节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有个小男孩不小心把铜铃碰到地上,你捡起来时,第一反应不是心疼,而是赶紧用衣角擦干净铃身的灰尘,怕刮花了上面的刻痕。”
他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薄茧蹭得她指腹有点痒,却格外踏实:“你给每个顾客讲老巷故事时,眼睛亮得像装了星星。有人嫌铜铃贵,扭头就走,你也不气馁,依旧笑着跟下一个人介绍。那种对作品的热爱、对老巷的执念,还有不管遇到什么都不放弃的坚持,是装不出来的,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林薇的眼眶又热了,眼泪在里面打转,却没再掉下来。她抬头看向江屿,发现他也在看着自己,眼里满是温柔的笑意,没有丝毫敷衍,只有真诚的认可。那些被她自己忽略的、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竟然都被他一一记在了心里。
“后来你找到我,把‘老巷记忆展’的设计图递过来时,我其实一点都不意外。”江屿的拇指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语气愈发坚定,“你的设计图或许不算完美,甚至有些地方还很青涩,比如最初的展陈动线有点绕,光影效果也不够精准。但每张图上都画满了小标注,哪里要放老巷的旧照片,哪里要留着让游客刻铜铃,哪里要播放收集来的老巷声音,密密麻麻的,全是你对这个展的用心。”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胸前的铜铃胸针上,那枚李萌刻的迷你铜铃,此刻在暖灯下泛着温润的光:“‘小薇文创’能成功,从来不是因为我,也不是靠什么运气。是因为你的创意里藏着别人没有的温度,是因为你愿意为了一个纹样蹲在老巷一下午,是因为你面对抄袭危机时,宁愿熬夜打磨细节,也不肯降低品质,更因为你对这座城市、对老巷的热爱,是纯粹又真挚的。”
“而我,”江屿的声音放得更柔,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庆幸,“只是很幸运,能在你追逐梦想的路上,成为那个陪你一起的人。能帮你优化设计、对接资源,能看着你从跳蚤市场的小摊主,一步步变成现在闪闪发光的文创创始人,对我来说,是件特别骄傲的事。”
这些话像春日里的暖阳,一点点驱散了她心中的阴霾,那些因为苏晚的闲话而滋生的自我怀疑、不安和自卑,此刻都像冰雪遇到阳光,渐渐消融。她吸了吸鼻子,终于忍不住,抬手抱住了江屿的腰,把脸埋在他的胸口,声音带着点哽咽,却比之前轻快了许多:“可是苏晚她说……你们以前是黄金搭档,还拿过金奖……”
她的声音里还带着点小小的醋意和不确定,像个寻求肯定的孩子。
江屿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动作温柔又坚定,像在安抚一只终于放下戒备的小猫:“我们确实是大学同学,也合作过项目拿过奖。但那只是过去式,是学生时代的一段经历,就像老巷里的旧建筑,只能留在回忆里,不能代表现在,更不能定义未来。”
他拉开一点距离,捧起她的脸,用指腹擦去她脸颊上残留的泪痕,目光灼灼地看着她,语气里没有丝毫犹豫,满是不容置疑的笃定:“她只是我的过去,是已经翻篇的一页。而你,林薇,你才是我的现在,是我想一起奔赴的未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