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和老师的对话,有人看乐子,有人照镜子。】
【老师:你这论文写得真不错。】
【学生:是吗导?谢谢哈。】
【老师:打算发到哪里?意林还是读者?杂志中间有个笑话合集,你论文放进去刚好合适。】
【学生:老师,我的论文您看了吗?要在最后审核那一栏签字。】
【老师:就你写的东西,真的李鸿章来了都不敢签。
赶紧把你这纸从我这里拿走,你的论文足以成为生//化武器,去给犯人看都违反公约。】
“……骂得真/赃啊!”
清朝,李鸿章本人低下头,脸上的表情差点没控制住。
李鸿章:不是,你们师生之间的问题自己解决啊!扯上我做什么?!
“真有那么差劲吗?”
看着这老师不但说学生的论文是笑话,甚至连“李鸿章”都搬了出来,
可见其对论文的“深恶痛绝”。
“不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就算不是相亲相爱,应该是融洽的吧?
那这?”
是什么情况?
只能说,提出疑问的人还是学堂上少了。
身后的读书人嘴唇扁了扁,微微摇了摇头,
“这有些学生,那是老师的心头宝,有些啊,就是那地上的草。”
“还有些,坐地上的草还要硌老师两脚。”
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先前那人回头一看,
哦吼,同窗。
【导师:你那文档咋还设置了密码?】
【学生:老师,您之前提醒过我们,要注意文档安全。】
【导师:我那时候说的是博士生的案例,你这是垃/圾桶上锁,多此一举。】
【学生:导师,作品阐述写好了。】
【老师:明早看哈,晚上看了睡不着。】
【导师的导师对导师说,“这就是你指导出来的/垃/圾?”】
【“这样的人才,1000个里面才出四个。”】
“什么意思?”
转得慢的人还在疑惑,脑筋转得快的,已经开始原地乐了。
“哈哈哈哈哈,妙啊,妙啊!此句甚妙~”
在周围的好奇中,那人终于笑够了缓缓地开口,
“一千分成四份是多少?”
“二百五十啊……哦。”
原来在这拐着弯说人呢。
【导师:你的论文写的和红楼梦似的。】
【学生:谢谢老师夸奖。】
【导师:满纸荒唐言。】
【“为什么人容易飘飘然?
因为你很浅薄,浅薄的东西就是容易飘起来。”】
“这话倒是有理,”
孔子双眼含着赞叹之色看向天幕,身边的弟子们恭敬地站在一边,
“浅薄的东西,内心中空,不管是风吹还是在水里,容易飘起来。
反之则是,内容和实力来增加深度和厚度。”
“老师说得极是,很多事情很多人,正是越不懂的越容易眼高手低,拥有丰富内涵的人往往更加脚踏实地。”
[老师评价我的论文:茶壶里倒饺子,出来的全是片儿汤。]
[我论文查重0%,导师说除了标题,一无是处,标题是他给我起的。]
[查重率低了也不是什么好事,高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还有读博读到一半,导师看破红尘出家了,但是就算出家了,每周还是得帮这几个孽/徒看论文。]
[“让我看看你们又给学术界,制造了什么垃/圾?”]
[“你不说,我以为是垃/圾邮件呢。”]
[导师:我是送你去答辩,不是让你写答辩!]
大唐,
“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笑得差点上气不接下气,现在对这些能把老师气成这样的论文,感到无比的好奇和期待,
“就是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内容,能把老师气成这样?”
连魏征也无法避免地产生了兴趣,他也有学生,
“难不成真的很差劲?”
如果不是差到惨绝人寰,不然这也骂得太狠了点。
他教学生有时候也很烦躁,毕竟这水平有高有低的,可也没到这样的程度。
【以为是来自导师的骚/扰,看完发现原来是你在骚/扰导师。】
【导师:睡了吗?我正在想你。】
“啊?这老师?这不合适吧?”
“这这这,不对吧?”
天幕之下,人群里出奇的安静,观众们的表情也是一言难尽,
长期热闹甚至是喧哗的人群,一下子寂静下来,还真是让人不适应,
周遭的声音都消失了,大家维持着一致的动作,直愣愣地盯着这句话,视线一刻不曾转移,
安静中,一个年轻的带着试探的声音升起,
“这老师的话,实在对学生说吗?”
【导师:论文写的怎么样了?】
【学生:快写不下去了,进展不太顺利。】
【导师:那你是怎么睡得着的?】
“呼……咳,原来还是因为学业的事啊,那就好那就好。”
“这天幕也真是调皮,这说话大喘气可还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