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几乎各朝各代都刮起了一阵好学风气。
很多皇家开设的书店展台上,出现了人人好奇的?周易?。
贵族官员们几乎人人一本,手不释卷。
百姓们也能在每日的休息时间,合伙儿买一份官报,认真学习上面的?周易?节选。
一位大娘因这早年间在地主家做过活,勉强识得字,也在艰难地阅读。
“这就是天幕讲的神奇的书!”
可以知晓往前,可以看未来。
这也给家境不富裕的学子们,多了一条致富路,每日抄书得到的银子也能维持开支。
【几乎所有皇帝都在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
为什么最后都会不约而同的走向灭亡?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天幕的新标题一出,各朝君王们纷纷将注意力转移。
“什么?!”
这是真的吗?
感觉满满的干知识正向他们走来。
大明,例如崇祯皇帝之类“不太会当皇帝”的君王们,
双眼中渐渐燃起火热的希望。
天幕果然是万能的,能教为君之道!
还有一种创立朝代的“太祖们”,他们也很关心,
这个由他们一手创下的朝代,是怎么走向末路的?
尤其最重要的,能不能挽救?怎么挽救?
【商纣王自认天下无敌,把大军都派出去开疆拓土了。
谁知周武王带着一帮乡下人就把他的老巢给端了,
这下可好,偷家不成,反被偷,商朝就这么玩完了。】
【周王汲取教训,想出个妙计,让诸侯们出去开荒,
自己舒舒服服的在家里坐镇,看着挺高明,既能开疆拓土。
又保住了老巢,可谁成想这些忠侯们越来越不老实,
到后来陵周王都不放在眼里了。】
【最后秦国横空出世,不光灭了周王室,还顺便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自认更聪明,他想分封制不靠谱,那就来个中央集权,
把权力都攥在自己手里,派官员去管理闭吧,这下应该万无一失了吧。】
【可惜啊,他忽略了一个小问题,这些官员的忠诚度。
等到秦朝危机四伏时,这些官员纷纷倒戈,
一转眼的功夫,大秦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大秦,秦始皇刚扬起的笑容,瞬间凝滞在嘴角。
“没错,天幕上说的倒是没错,”
他转眼看向朝堂上一众低着的脑袋,被视线扫过的官员恨不得就地抠出一个地洞。
钻进去就好了。
“老秦人还是太少了。”
免得官员离心,秦始皇并不宣之于口。
实则已经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培养出新一代的官员,改变现在青黄不接的局面。
【刘邦建立汉朝后,觉得自己得吸取教训,
他想连自己都靠不住,还指望别人对你忠心耿耿。
于是,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们当诸侯王。
他以为这样一来,就算天下大乱。
起码江山还在姓刘的手里。】
【可他哪里想到,这些王爷们的野心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权力给多了,威胁皇权给少了,他们就造反,
结果就闹出了七王之乱,差点没把汉朝给折腾垮,
汉武帝看不下去了,觉得还是的推行郡县制,他把矛头对准了外敌,
像这这样既能解决内部问题,又能打击外敌。】
【可结果呢,外戚趁虚而入,最后贪了政权,
到了东汉,皇帝觉得谁都靠不住,就把权力交给了身边的小太监,
谁知道这些太监比谁都不靠谱,把天下搅得鸡犬不宁,最后爆发了大规模起义。
朝廷只好把权力下还给地方,叛乱是平息了,
可地方势力又做大了,皇帝成了军阀的傀儡,
最后,司马家族趁乱上位,偷走了曹魏的江山。】
大汉,刘邦嘴角挂着苦笑,头一次没有经历,也没有心情嘲讽老对头。
每个朝代都有缺陷,与此同时,每个朝代又都必定按着弥补前朝缺陷的方向前进。
汉武帝紧紧没抿着嘴唇,意识到对于大汉的印象。
大部分围绕着“外戚”和“宦官”。
“这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啊。”
他不禁深深叹了口气。
【司马家族吸取教训,觉得不能像曹魏那样打压皇族,
于是他们大肆分封亲戚,想着这样就能稳固政权。
结果呢,八王之乱爆发。
晋朝元气大伤,最后被外族入侵,南北分裂。】
【隋朝统一天下后,又开始琢磨前朝的教训,
他们觉得世家大族太厉害了,威胁到了皇权,于是就搞出了科举制度,
想着用选拔人才的方式来削弱贵族势力,可这一招可把老牌贵族们得罪惨了,
再加上隋炀帝的劳民伤财,很快就激起了民变,最后被唐朝取而代之。】
【唐朝吸取教训,创立了节度使制度,
没想到这些节度士门权力越来越大,最后连皇朝都敢造反了,
虽然最后平息了叛乱,但唐朝也开始走下坡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