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期是什么?”林辰皱起眉,作为学生会主席,他对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了如指掌,但那个坐标对应的地方,现在只是一片长满杂草的空地,据说几十年前是个废弃的天文台。
“应该是观测M78星云的最佳时间段,”安诺想起天文课上学过的知识,“很多遥远天体的观测都有固定的窗口期,错过就要等好几年甚至几十年。”她看向窗外,夕阳已经落下,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几颗明亮的星星开始浮现,“如果陆哲说的窗口期就在最近,那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校准观测点的方法。”
这时,李雪和温雅抱着一摞书回来了,两人额头上都带着薄汗,怀里的书除了《星野校史拾遗》,还有一本封面泛黄的《观测日志》,署名是“陆哲”。“我们在图书馆的尘封书架里找到的!”李雪把书放在桌上,翻开《星野校史拾遗》,其中一页夹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圆形的天文台,屋顶有可开合的观测窗,位置正好是坐标指向的西北角落,“原来这里以前有个天文台,后来因为设备老化废弃了,地面被填平,就成了现在的空地。”
温雅翻开陆哲的《观测日志》,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天的观测数据,还有一些手绘的星图,最后一页的日期停留在2003年9月17日,也就是他失踪的前一天。“你们看这里,”她指着日志上的一段话,“‘星银能量稳定,观测点校准完成,窗口期将在二十年后的秋分前后开启,届时需用完整的八芒星徽章启动主观测仪,记录星云核心的能量波动。若校准失败,星轨将持续偏移,下次窗口期需再等五十年。’”
“秋分前后?”林墨看了眼手机日历,后天就是秋分,“难怪星轨开始偏移,距离窗口期只有两天了。”
张弛突然拍了下桌子:“那废弃的天文台下面,肯定还埋着主观测仪!陆哲的录音里说‘校准观测点’,就是要找到主观测仪,用八芒星徽章激活它。”他的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动手能力强的他,已经开始琢磨怎么找到埋在地下的观测仪了。
林辰看着日志上的记录,突然想起了什么:“我爷爷的日记里提到过,当年修建新图书馆时,曾挖到过一个圆形的金属结构,因为不知道是什么,就又埋了回去,位置正好在那个空地下面。”他拿出手机,调出校园的地下管网图,在西北角标注了一个圈,“如果主观测仪真的在那里,我们需要申请挖掘许可,但校董会现在对老教学楼的事情还很敏感,肯定不会轻易同意。”
“不用申请,”张弛已经开始收拾工具,“那个地方全是杂草,晚上没人去,我们可以用金属探测器找到准确位置,再用便携工具挖开,只要小心点,不会被发现的。”他从书包里掏出一个自制的金属探测器,那是他用废旧雷达零件改装的,灵敏度极高,“当年找302的暗格就是用它,绝对靠谱。”
安诺翻开《观测日志》的前几页,发现里面夹着一张手绘的图纸,上面标注着主观测仪的结构,还有校准的步骤:“激活主观测仪后,需要输入302教室星图的核心坐标,再用共振盒的能量同步,才能完成校准。”她看向林墨,“我们需要把共振盒也带过去,而且必须在秋分当天的午夜前完成,否则窗口期就过了。”
林墨点点头,目光落在窗外的星空上,猎户座已经渐渐升起,M78星云的位置在夜空中若隐若现。“现在分工,”他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张弛负责准备挖掘工具和金属探测器,确保晚上能顺利找到主观测仪;李雪去打听校董会的动向,避免他们突然对西北角的空地采取行动;温雅继续研究陆哲的观测日志,看看有没有遗漏的校准步骤;林辰利用学生会的权限,调取当年天文台的施工图纸,找到主观测仪的准确深度和接口位置;我和安诺去302教室,记录星图的核心坐标,同时检查共振盒的能量状态。”
“没问题!”众人异口同声地回应,原本因为拆楼事件紧绷的气氛,此刻被一种新的使命感取代。他们不再只是为了保住302教室,而是要完成一场跨越二十年的观测约定,揭开星尘计划真正的秘密。
傍晚的校园已经安静下来,学生们大多回到了宿舍,只有零星的灯光从教学楼的窗户里透出。安诺和林墨再次来到老教学楼302教室,推开门时,墙面的荧光星图还残留着淡淡的余辉,共振盒放在讲台上,嗡鸣声比下午更稳定。安诺拿出笔记本,用激光笔对着星图上的核心点,一点一点记录着经纬度,林墨则坐在讲台边,翻看着陆哲留下的报告,试图找到更多关于校准的细节。
“你看这里,”林墨突然指着报告上的一句话,“‘星图核心坐标需与钟楼的钟摆频率同步,否则校准会出现误差’。”他抬头看向窗外的钟楼,钟摆还在规律地摆动,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钟摆恢复转动后,频率应该和当年一致了,我们需要把这个频率也输入主观测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