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课过得很慢,安诺总在想老周说的“答案”到底是什么。上物理课的时候,老师讲天体运动,提到猎户座的星轨,她突然想起密钥上的星纹——三块密钥拼在一起,刚好是猎户座的形状,而苏晚的星图上,猎户座的位置标着个小小的“★”,旁边写着“源头”。
午休的时候,他们在食堂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安诺把苏晚的日记摊在桌上,翻到夹便签的那页:“林舟说要找‘源头’,会不会和星银的来源有关?”李雪点了点头,她从校报合订本里找出篇2013年的报道,标题是“星野高中获赠天文观测设备”,里面提到“设备来自城郊的废弃天文台”。“废弃天文台?”林墨突然抬头,“我哥的学生证上,籍贯写的就是城郊的星光村,那里好像就有个废弃天文台。”
张弛立刻拿出手机查星光村的位置,发现离学校只有二十公里。“旧仓库的东西,可能和那个天文台有关。”他把手机收起来,“下午放学后,我们先去旧仓库,再去天文台。”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安诺他们偷偷溜出操场,往旧仓库的方向走。旧仓库藏在一片灌木丛后面,红色的砖墙已经斑驳,窗户上的玻璃碎了大半,门口挂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锁芯里塞满了灰尘。
张弛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工具包——是他用来修电脑的,里面有各种小螺丝刀和撬锁工具。他蹲在锁前,用镊子清理掉锁芯里的灰尘,然后把撬锁工具插进去,轻轻转了转。“咔嗒”一声,锁开了。
仓库的门推开时,一股霉味和铁锈味扑面而来,呛得李雪咳嗽了两声。张弛打开手机手电筒,光柱扫过仓库内部——里面堆着废弃的篮球架、破旧的课桌,还有几个蒙着白布的大箱子。“小心点,”安诺走在前面,手里攥着从活动室带来的美工刀,“别碰里面的东西,可能有锈钉。”
手电筒的光落在最里面的一个箱子上,上面没有蒙白布,而是贴着张泛黄的标签,写着“天文社旧物,2014年封存”。林墨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里面装的是林舟当年的实验记录和一个黑色的笔记本,还有几瓶密封的星银粉末,标签上写着“2014年6月提纯”。
“这是我哥的笔记本!”林墨拿起那个黑色的本子,封面已经磨得发亮,翻开第一页,是林舟的字迹:“2014年3月15日,第一次在废弃天文台发现星银,颜色比实验室的深,好像有生命。”安诺凑过去,看着里面的记录——林舟详细写了去天文台的时间和路线,还画了张简易的地图,标注了星银的位置,旁边写着“星银会跟着星波移动,必须用铜制容器装”。
李雪翻着实验记录,突然停在一页:“这里写着‘星银的源头在天文台的观测仪里,但是有危险,不能靠近’。”她抬头看向安诺,“苏晚的便签里说‘林舟要找源头’,他是不是去了天文台?”
张弛的手电筒光扫过箱子底部,发现那里有个暗格。他用美工刀撬开暗格,里面是个铜制的盒子,打开后,里面装着半张星图——星图上标着废弃天文台的位置,还有一条红色的路线,从天文台指向学校的旧仓库,旁边写着“星波通道”。“这是星银的运输路线?”张弛皱起眉,“林舟把天文台的星银运到旧仓库,藏在这里?”
就在这时,仓库门口传来了脚步声。安诺立刻把铜盒子放进背包,林墨合上笔记本,李雪把实验记录塞进怀里。张弛关掉手电筒,四个人躲到箱子后面,屏住呼吸。
脚步声越来越近,停在仓库门口。有人推了推门,发现门没锁,然后走了进来。手电筒的光在仓库里扫来扫去,落在他们藏身处的箱子上。“老周说的东西应该在这里,”是个陌生男人的声音,“快找,找到后赶紧走,警察还在查。”
另一个人应了一声,开始翻找堆在旁边的箱子。安诺握紧美工刀,准备随时冲出去,张弛却拉住了她——他指了指仓库后面的窗户,那里没有装玻璃,足够一个人钻出去。
他们慢慢往窗户移动,尽量不发出声音。走到窗户边时,那个男人的手电筒光突然扫了过来,照在林墨的校服上。“在这里!”男人喊了一声,朝他们冲过来。
张弛立刻推了李雪一把,让她先钻出去,然后是安诺和林墨,自己断后。男人扑过来的时候,张弛用脚踹了旁边的箱子,箱子倒在地上,里面的废弃器材散落一地,挡住了男人的路。“快走!”张弛跳出窗户,拉上林墨,四个人往社团活动室的方向跑。
身后的脚步声越来越远,他们才停下来,靠在墙上喘气。安诺打开背包,确认铜盒子还在,松了口气。“里面的人肯定是老周的同伙,”林墨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他们也在找旧仓库的东西。”
回到社团活动室,他们把铜盒子里的半张星图摊在桌上。张弛用电脑把这半张星图和苏晚星图上的猎户座拼在一起,刚好组成一张完整的星图——星图的中心标着个“★”,旁边写着“星核”。“星核?”李雪皱起眉,“是星银的核心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