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山下来,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北京的秋夜,凉意更浓,但空气依旧清爽。
两人沿着什刹海的岸边慢悠悠地走着,湖水在晚风和灯光的映照下,泛着细碎的粼光。
岸边垂柳的叶子已落了大半,枝条在夜色中显得愈发柔婉。
酒吧和咖啡馆里传出隐约的音乐声和笑语声,与白天的庄重古朴形成了鲜明对比,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暖意。
“累了没?”宋鹤眠侧头问俞浡,顺手将他被风吹得有些歪斜的围巾重新系好。
那围巾是下午在胡同里一家手工织物店买的,柔软的羊绒,温暖的驼色,衬得俞浡的脸更加小巧。
俞浡摇了摇头,虽然走了一天,小腿有些酸胀,但精神却依旧亢奋。他深吸一口微凉的空气,看着眼前灯火阑珊的湖景,满足地喟叹:“不累。就是感觉……像做了一场特别美的梦。”
从庄严肃穆的紫禁城,到烟火缭绕的涮肉馆子,再到这静谧温柔的湖边,一天之内,体验了截然不同的北京。
宋鹤眠看着他被湖边灯火映亮的侧脸,那双总是清澈的眼睛里此刻盛满了星光和对这一天的不舍。
他心里微软,伸手揽住俞浡的肩膀,将他往自己身边带了带,用体温驱散夜风的凉意。
“不是梦。”他的声音低沉,响在俞浡耳畔,带着令人安心的笃定,“是真实的。”
俞浡靠在他怀里,感受着他胸膛传来的稳定心跳和温暖,心里那点因为美好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淡淡怅惘瞬间被驱散了。他弯起眼睛,用力点头:“嗯!”
两人沿着湖边走了好一会儿,享受着这份喧闹中的宁静。俞浡叽叽喳喳地回味着白天的趣事,哪个殿宇的脊兽最有趣,哪棵银杏树最金黄,涮肉店的麻酱调料多么香浓……
宋鹤眠大多数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应和一两声,目光始终温柔地落在身边这个仿佛有说不完话的年轻人身上。
走累了,他们便在湖边找了一张长椅坐下。对面是灯光璀璨的酒吧街,倒影在水中,晃出一片迷离的光晕。
俞浡把头靠在宋鹤眠肩膀上,看着湖面上偶尔划过的小船,船头的红灯笼在水面上拖出一道摇曳的光痕。
“宋鹤眠。”俞浡忽然轻声叫他。
“嗯?”
“谢谢你。”俞浡的声音很轻,带着鼻音,“带我来看这么美的秋天。”
宋鹤眠侧过头,下巴轻轻蹭了蹭他的发顶。他没有说“不客气”之类的客套话,只是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低声说:“以后,每年秋天都来。”
不是询问,不是承诺,更像是一种自然的宣告,关于他们未来无数个秋天的约定。
俞浡的心像是被这句话轻轻烫了一下,一股暖流迅速蔓延至四肢百骸。
他抬起头,在昏暗的光线下,准确地对上宋鹤眠深邃的眼眸。那里面的温柔几乎要将他溺毙。
他忍不住凑上前,在那微凉的唇上印下一个轻柔的、带着湖水气息和彼此温度的吻。
一触即分,却比任何热烈的亲吻都更让人心动。
宋鹤眠的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他没有加深这个吻,只是抬手,用指腹轻轻摩挲着俞浡微微泛红的脸颊,眼神深邃得像这秋夜的湖。
“冷吗?”他问,声音比刚才更沙哑了些。
俞浡摇了摇头,又把头埋回他颈窝里,小声说:“不冷。你身上暖和。”
两人就这样在湖边的长椅上依偎着,看着夜景,听着风声和水声,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大部分时间是俞浡在说,宋鹤眠在听。说的也不再是景点和美食,而是一些更琐碎、更内心的想法。
关于工作的瓶颈,关于偶尔还是会冒出来的、对与人打交道的厌烦,关于对未来的模糊憧憬……
这些平时可能不会轻易说出口的话,在此刻宁静美好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宋鹤眠没有给出太多建议,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用简短的“嗯”、“我知道”表示他在听,或者用手掌轻轻拍抚他的后背,传递着无声的理解和支持。
这种全然的接纳和陪伴,比任何语言的开导都更有力量。俞浡感觉自己心里那些细小的毛刺,都被这秋夜的温柔一点点抚平了。
时间悄然流逝,夜色渐深。湖边的行人渐渐稀少,风也更凉了。
“回去吧。”宋鹤眠摸了摸俞浡有些冰凉的手,站起身,顺势将他拉起来,“明天还有行程。”
俞浡虽然不舍,但还是乖乖点头。回去的路上,他主动牵住了宋鹤眠的手,十指紧扣,晃啊晃的,像两个放学回家的少年。
回到民宿的小院,那几棵银杏树在月色下静默伫立,比白天更添了几分幽静的美。推开房门,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
洗漱完毕,俞浡穿着柔软的睡衣,盘腿坐在暖炕上,翻看着相机里今天拍的照片。一张张划过,故宫的金色落叶,宋鹤眠玄衣执剑(其实是相机)的侧影,涮肉店里蒸腾的热气,景山顶上的壮丽日落,什刹海边的灯火迷离……每一张都记录着这个秋天的美好瞬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