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见到望舒的刹那怔住了。她四十四岁才嫁与应国公武士彟,平生笃信佛法。眼前女子竟与观音塑像一般无二,令她顿时对孙思邈所言深信不疑。
应国公遗孀杨氏,因 久病不愈,特来求医。杨氏恭敬行礼。
望舒还礼问道:哪位孙先生?
孙思邈真人,说曾得贵府高人指点。
望舒恍然,那时她尚在西牛贺洲。遂引杨氏入院:病患何在?
在马车里。杨氏急唤丫鬟抱下七岁的武照。家仆抬来步辇,只见女童粉雕玉琢,眉宇间隐现英气。
望舒抚上女童额头,仙光流转间笑道:原是魂魄受制。
杨氏慌忙跪倒:求仙师垂怜!
且起来。望舒掐诀点向武照眉心,仙光乍现即被一道神芒逼退。
神光骤然扩散,轰然将望舒震退。杨氏等人只感劲风拂面,却未受丝毫损伤。
望舒却遭重创,佛魔真身被神光所伤。她周身突然燃起雷火,皮肉焦灼。危急关头,她急忙收起佛魔之力,以太阴真力护体,方才化解危机。
杨氏等人惊愕不已,待望舒衣衫褴褛、满身焦黑走近,才回过神来。真人无恙否?杨氏慌忙上前。
望舒轻吐黑烟,淡然道:无妨。说话间,发丝间仍飘出缕缕黑烟。
小女究竟...杨氏惴惴不安地问道,心中疑为妖邪作祟。
望舒凝视昏迷的武照,沉吟道:情形特殊,需请更高明之人相助。
更高?杨氏不解。
便是高人中更高者。望舒解释。杨氏连忙拜谢,命人抬着步辇随她进入拙仙苑。
在听荷轩中,望舒让杨氏稍候,自去寻访高人。她来到玄清书阁,见庄颜正在刻录玉简。
哪来的烧炭郎?庄颜见状笑道。
望舒看了看焦黑的衣衫,简述事情经过:若非太阴真法护体,险些化为灰烬。又道:那女童灵秀非常,却患怪症,需你出手。
庄颜放下刻刀,正色道:你只见她英气,却未察其王气。
王气?望舒愕然。
她身负天子命格,本当为人皇。庄颜断言。
望舒震惊:那为何...
当世人皇乃李世民。庄颜解释道,随着取经人临近灵山,唐王气运愈盛。长此以往,不出三五年,此女必被皇气压制得魂飞魄散。
望舒疑惑:取经与唐王气运何干?
庄颜道:玄奘当年立誓:取真经保唐王江山永固。此愿已成因果。
庄颜轻笑道:这大愿岂是轻易许下的?若唐僧取回大乘真经,李唐江山稳固,哪还有武氏立足之地。
望舒顿时领悟,若无取经之事,武照或将取代李唐称帝。可若真经到手,大唐国运昌隆,这位少女必将被王朝气运所压制。
去梳洗一番吧,活像个烧炭的。庄颜说罢便离开了玄清书阁。
步入听荷轩时,杨氏正照料着女儿,见庄颜到来连忙起身相迎。
妾身...杨氏欲言又止,不知该如何称呼。
庄颜含笑拱手:我乃此间主人,道号。
杨氏立即行礼:应国公府未亡人杨氏,拜见灵台苑主。
庄颜微微点头:令爱的情况,望舒已告知于我。
可是方才那位仙长?杨氏问道。
正是。庄颜查看过武照后落座,杨氏急忙恳求:求苑主救救小女。随即命人奉上白银千两,区区薄礼权作诊金,待小女痊愈另有厚报。
庄颜笑问:可是孙思邈真人指点你来此?
确蒙孙真人指点。杨氏答道。
令爱病症特殊,治法自然也非比寻常。庄颜道。
杨氏急切询问:该如何医治?
斩断尘缘,遁入空门。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杨氏半晌才回过神:莫非...要让小女出家?
不错。庄颜肯定道,唯有出家修道,方可续命。
别无他法了吗?杨氏仍不死心。
庄颜淡淡道:还有一个选择——永远离开南瞻部洲。
杨氏面色骤变。背井离乡远赴他洲?祖坟宗祠皆在大唐,她这般年纪如何经得起长途跋涉?
沉默良久,杨氏郑重问道:若小女出家,当真能即刻苏醒?
授箓之时,便是醒转之日。庄颜答道。
日后...还能回家探望吗?杨氏声音微颤。
自然可以。虽断尘缘,孝道仍在。只是不得婚配,更不可涉足权势。庄颜解释道。
杨氏神色稍霁。大唐崇道,女子修行本属寻常。为救爱女性命,纵使背离佛法又有何妨?
杨氏当即说道:“老身懂了,请苑主马上为小女举行授箓仪式。
庄颜含笑说道:授箓之后,她便是我拙仙苑 ,虽仍是你女儿,可随时回家探望,但往后她的人生大事,就与你无关了。
杨氏连连点头:苑主的意思老身明白。这些日子看着她病情日益加重,寻遍名医都束手无策。如今苑主能救她一命,让她拜入苑中也是理所应当,请苑主立即行授箓之礼。
庄颜指向步辇上的武照:扶她起来。
两名侍女上前搀扶起昏迷的武照。
庄颜又对杨氏道:托住她的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