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容貌,她早该稳坐姨娘之位,却仍不辞劳苦。”
“往后我当效仿于她,方能得林姑娘重用,入侯爷青眼。”
秦可卿正暗自思忖,忽见晴雯进来,慌忙将手中账册合拢,压在身下。
晴雯?你怎会在此?不是该在京城么?秦可卿面露讶色。
晴雯平复喘息,略显疲惫地解释:奉差南下来送些新账册给姑娘。说着解开包袱,将账册一一摊在案上。她又伸手欲取秦可卿身下旧册:这些旧账我带回京城归档吧。
秦可卿骤然拍开她的手,强笑道:不必了,待我核对完自会处置。
晴雯的手僵在半空,心中黯然:果然还是将我当外人。她暗叹一声,告诫自己往后更要谨言慎行。如今身在安京侯府,不比从前在荣国府自在,稍有不慎便会影响前程。
她打起精神辞别秦可卿,径自寻到旧识紫鹃房中。紫鹃抚摸着晴雯缝制的衣袍纹样,赞道:妹妹手艺当真精巧,这针脚功夫定能让你在府里站稳脚跟。
只是这纹饰是否过于华贵?侯爷向来节俭......晴雯仍有些忐忑。
紫鹃沉吟道:老爷平日不重穿戴,应当无碍。
正说着,瑞珠等人捧着新买的报刊进来,见晴雯在场忙将报刊藏起。莺儿瞧见紫鹃手中衣物,惊叹道:这衣裳是给侯爷的?针线活真真是顶尖的!
瑞珠忽然灵光一闪:晴雯既善针黹,说不定能用绣针开锁呢?话本里常有这般奇事。
紫鹃失笑:话本岂能当真?
试试又何妨?瑞珠不死心地央求道。
众人皆好奇秦可卿的木匣中究竟有何物,让她不仅从房中取出,还随身携带,丝毫不让外人知晓。
晴雯拗不过众人,虽想早些歇息,还是随她们回到秦可卿的屋内。
此时秦可卿已不在房中,似乎被林黛玉唤去了。
瑞珠利落地从枕下摸出一方木匣,上面果然挂着一把铜锁。
香菱与宝珠在门外望风,莺儿和瑞珠满脸期待地望着晴雯,盼她能打开这把铜锁。
晴雯取出常用的针,心中仍有些忐忑,秦姑娘既然上锁,必是不愿他人看见的私物,我们这般擅自打开,若惹她不悦,怪罪下来如何是好?
我……我可担待不起。
瑞珠拍着胸脯道:你尽管开,姐姐定无什么隐秘之物,若她责怪,推到我身上便是。
晴雯在房中本就地位不高,想要得到众人认可,无法拒绝她们的请求,只得勉强应下。
我从未做过这等事,若打不开,莫要怪我。
莺儿急道:不怪不怪,你尽力就好,今日不成,我们改日再试。
门外宝珠催促道:快些,姐姐要回来了。
晴雯只好取出针,探入锁芯,尝试拨动机关。
铜锁结构并不复杂,晴雯又善用针,深入试探时仔细感受着触碰处的变化,寻找能转动机关的痕迹。
几次尝试,皆差之毫厘,令晴雯以为即将成功。
连日奔波加上此刻费神的活计,晴雯额头渗出细汗,不断用衣袖擦拭,仍坚持开锁。
忽然,香菱跑来道:可卿姐姐回来了,快停下。
瑞珠紧盯着晴雯问:如何,能开吗?
晴雯点头,试过后多了几分把握,应当能开,只是今日乏力,使不上劲。
莺儿连忙附和:好好好,那我们改日再来,先恢复原样,别让可卿姐姐察觉。
众人忙将木匣放回原处,各自站开,远离床榻。
秦可卿进门时,险些以为走错了房间,退后一步仔细看了看,才笑道:今儿怎么都聚在这儿了?不过正好,林姑娘让我寻你们过去,有事要说,妹妹们随我走吧?
……
一间佛堂,如今是林黛玉清修之所。
她每日在此为远行的岳山祈福,在 上一坐便是四五个时辰。
若说信佛,林黛玉其实不如母亲虔诚,只是岳山出征,她实在无能为力,唯有用这种方式,让自己无法安心享乐。
安京侯府的一切皆是岳山沙场拼杀得来,她受其庇护,自然难以心安理得。
而那些不懂事的小丫鬟们,今日她也要代岳山好好管教一番,林黛玉暗自下定决心。
为自己鼓了鼓劲,便见姑娘们鱼贯而入,陆续走了进来。
众人面上皆带着几分不解,似在疑惑方才发生了什么。秦可卿走上前来,轻声道:“林姑娘,人都到齐了。”
确实都来了,连薛宝钗也一同前来,想听听林黛玉要说些什么。
林黛玉心中微紧,她虽被丫鬟们唤作姑娘,实则亲近的不过雪雁与紫鹃二人。平日里在房中有些威严,也不过是因岳山的纵容,丫鬟们才让她几分。
可若要真管教起来,倒像是担了正室的职责,令她既紧张又羞赧。然而此事终究需有人来做,房中姑娘众多,又疏于约束,长此以往终非良策。
她轻咳一声,开口道:“既然人都齐了,我便直说了。此处是妙玉的山门,乃佛门清净之地,非安京侯府,亦非枫桥驿,诸位言行须得谨慎,不可再肆意喧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