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八年十月初一,成都西市的绸缎铺前,商户张掌柜正满头大汗地清点铁钱。一个江南客商要买下十匹蜀锦,按市价每匹需铁钱两千文,十匹就是两万文 —— 换算下来,竟是足足六百斤铁钱。四个脚夫扛着沉甸甸的铁钱箱,累得气喘吁吁,箱子落地时 “哐当” 一声,震得地面都微微发麻。
“张掌柜,这铁钱也太沉了!” 客商擦着额头的汗,抱怨道,“我从江南来,带的都是银子,到了蜀地还得换成铁钱,两千两银子换的铁钱,雇了十辆马车才运过来。下次再做买卖,我真怕这铁钱能把马车压垮!”
张掌柜苦笑点头,拿起一枚边缘磨损的铁钱:“客官您是不知道,咱们蜀地用铁钱快三十年了,千文就重三十斤,买匹锦缎要带二十斤铁钱,缴次税更是得用独轮车推。上个月有个农户缴十石粮的税,光铁钱就扛了三十斤,半道上累倒在田埂上,还是护榷军士兵给扶回来的。”
这样的场景,在蜀地随处可见。铁钱笨重、价值低,不仅商户交易不便,连百姓日常购物都受影响 —— 买两斤盐要带六斤铁钱,打一壶酒要揣着半斤重的铁钱,久而久之,蜀地贸易日渐冷清,连江南客商都不愿频繁往来。陈琅在茶山巡查时,听茶农、商户抱怨了不下十次,心中早已埋下改革货币的念头。
十月初三,陈琅带着一份《蜀地货币改革疏》,前往保宁军大营拜见张永德。“张将军,蜀地铁钱之困,已严重阻碍经济复苏。” 陈琅将疏奏递过去,指着上面的记载,“去年蜀地商税,因铁钱运输不便,迟缴、欠缴者达三成;茶农卖茶,常因铁钱太重,宁愿以茶换粮,也不愿收铁钱。臣恳请在蜀地试点发行纸币‘交子’,解百姓与商户之困。”
张永德接过疏奏,仔细翻阅。他虽常年治军,却也深知经济对军政的支撑作用 —— 若蜀地贸易停滞,军饷、粮草供应都会受影响。“陈大人这主意好!” 张永德放下疏奏,语气恳切,“只是这纸币如何确保信用?若百姓不认,反而会引发混乱。”
“臣已有方案。” 陈琅胸有成竹,“其一,以蜀地千亩茶山、二十处盐井为担保,每贯交子可兑换铁钱千文或盐一斤,皇商司兜底,绝不让百姓吃亏;其二,先在成都、绵州试点,皇商司旗下粮铺、茶市率先接受交子,再带动商户跟进;其三,用蜀地特产桑皮纸印刷,加盖双印、印山川图案防伪,确保无法仿造。”
张永德听完,当即拍板:“好!我这就与你联名奏报陛下,恳请批准试点交子!”
十月初八,柴荣的批复抵达成都 ——“准陈琅所奏,设‘交子务’于成都,全权负责交子发行,张永德派军协助护卫,确保试点顺利。” 陈琅立刻行动,在成都城内选了一处临街宅院作为交子务,又从皇商司财算局抽调二十名账吏,专门负责交子的印刷、兑换与登记。
交子的筹备,每一步都透着严谨。桑皮纸是蜀地独有特产,纤维细密、质地坚韧,寻常纸张根本无法仿制;印刷时,先用朱砂印上蜀地山川图案 —— 青城山的轮廓、岷江的水流,每批交子的图案细节都略有差异,如有的批次岷江旁多画一株芦苇,有的批次青城山巅多添一朵云,只有交子务的账吏能辨别;最后加盖皇商司的朱红大印与蜀地巡抚司的青铜印,两印交叠,缺一不可。
“这交子,比铁钱轻便多了!” 账吏们拿着刚印好的交子,兴奋地传递着。一张交子长三寸、宽两寸,上面印着 “一贯” 字样,却只有几钱重,十张交子就能抵得上六百斤铁钱的价值。
十月十五,交子正式在成都、绵州试点流通。交子务前张贴着告示,详细写着 “一贯交子兑铁钱千文 / 盐一斤”“伪造交子者斩” 等条款,护榷军士兵在旁维持秩序,防止有人哄抢或闹事。
第一个兑换交子的是张掌柜。他抱着五百斤铁钱来到交子务,换了五贯交子,捏着薄薄的纸片,激动得手都在抖:“这五贯交子,比五百斤铁钱好带多了!以后再跟江南客商做生意,再也不用扛铁钱了!”
江南客商得知后,也赶紧将带来的银子换成交子。“一贯交子兑千文铁钱,还能兑盐,比带银子方便多了!” 客商拿着交子,直接去绸缎铺买了十匹蜀锦,只用两张交子就完成了交易,比之前扛六百斤铁钱省事百倍。
皇商司的示范作用,很快带动了商户跟进。惠民粮铺、茶市、药材行纷纷挂出 “接受交子” 的牌子,甚至街头的小吃摊,都开始收交子。一个卖汤圆的老汉,接过顾客递来的一贯交子,笑着说:“以前收铁钱,每天都要数得手抽筋,现在一张纸就搞定,真是太方便了!”
防伪措施也发挥了作用。试点第三日,有个混混想伪造交子 —— 用普通纸画了山川图案,盖了假印,却被交子务的账吏一眼识破。“你这纸不是桑皮纸,图案里岷江旁少了芦苇,印也歪了!” 账吏厉声喝道,护榷军士兵当即上前,将混混押走。此事传开后,再也没人敢尝试伪造交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