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秦王府灯火通明。
今日是太子册封大典的日子,王府上下弥漫着一种激动与荣耀的气氛。
寝殿内。
李恪站在巨大的铜镜前,任由萧文心、苏妙卿等妻妾围着他忙碌。
今日是册封大典,穿的是极为隆重的太子衮冕。
先是玄衣纁裳,上衣为象征天命的玄黑色,绘有山、龙、华虫等章纹。
下裳为暗红色纁色,绣有宗彝、藻、火等图案。
寓意着太子承继祖宗基业,德行光照四方。
外面罩着一件宽大的绛纱袍,庄重而典雅。
腰间束着金玉装饰的革带,悬挂着彩绶、玉佩,行走间环佩轻响,自有一股威仪。
头上戴的是远游冠,冠上有金色的博山附蝉装饰,显得高贵而肃穆。
这一身行头穿下来,即便是李恪也觉得有些沉重。
但不可否认。
人靠衣装马靠鞍!
这身装束,确实让他尽显天家贵胄的威严气度。
然而李恪有些生无可恋,看着镜中自己的新发型,嘴角抽搐了一下:
“这头型太丑了!”
他的头发被精心梳理,在头顶两侧各盘成一个发髻,用玉簪固定,形似两个小角,像极了哪吒头!
听到他的抱怨。
萧文心,忍不住“噗嗤”一声轻笑出来。
她抬起纤手,掩了掩唇,美眸中流转着温柔而略带嗔怪的笑意,柔声解释道:
“殿下,今日怎的还挑剔起发式来了?”
她的声音如春风拂过琴弦,悦耳动听:
“此双髻之形,乃是依《周礼》古制,又经当世大儒审定,寓含‘总角承天’!”
“象征殿下虽年轻,却已能肩负社稷之重,承继天子之德。”
她一边说着,一边仔细将一枚象征太子身份的玉蝉簪正了正,温言道:
“今日是大典,万众瞩目,一举一动皆关乎国体。”
“这发式、衣冠,皆有章法规制,非是妾身等为了好看而随意摆弄的。”
“殿下就暂且忍耐一日,待大典结束,回府后,妾身再亲自为您梳理您平日喜欢的发式,可好?”
苏妙卿也笑着帮腔:“姐姐说得是。妾身觉得,殿下这般打扮,威仪之中更显英气,好看得紧哩!”
其他几位侍妾也纷纷点头附和,眼中都洋溢着与有荣焉的喜悦和倾慕。
她们自然是开心的,夫君今日之后便是国之储君,未来的大唐天子!
她们的身份地位,也将随之水涨船高。
李恪看着满眼期待的妻妾们,无奈摇摇头:
“罢了罢了,既然是规矩,那便如此吧。只要不天天弄成这样就行!”
“时辰快到了,殿下,该出发了!”侍卫长王猛在殿外恭敬提醒道。
李恪深吸一口气,最后整理了一下冠冕。
“走吧!”
……
李恪乘坐隆重的太子衮冕,抵达太极宫。
他的心情原本是颇为舒畅的,从秦王荣升太子,自己这算是升官了啊!
虽然李恪不在意太子这个身份,但身份地位提升了,终归是件好事。
可当车驾行至承天门外,看到黑压压的士子,和他们手里的横幅后。
李恪的好心情瞬间消失无踪,变得很恶劣。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李恪料到会有阻力,却没想到这些人如此迫不及待。
竟敢在册封大典当日,前行此逼宫之举!
着实可恶至极!
更让李恪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士子眼见太子车驾仪仗过来,非但没有避让。
反而呼啦啦一下围了过来,阻拦车驾去路。
“太子殿下留步!”
“太子殿下!‘摊丁入亩’可是亡国之策,殿下岂能一意孤行?”
“殿下若不自请废位,何以安天下士子之心?”
“太子殿下误国误民!请给我等一个交代!”
嘈杂的叫嚣声扑面而来,一些激进的士子,甚至试图去攀扯车驾。
王猛等一众侍卫,立刻紧张地持戟上前,组成人墙,场面一时混乱。
李恪脸色瞬间冰寒,跟这些被煽动起来的蠢货,他半句废话都懒得说!
冷哼一声,对着车窗外的士子猛地一挥衣袖。
“轰!”
一股磅礴浩瀚的巨力,轰然向前方涌去。
“嘭!嘭!嘭!”
“哎呦!”
围拢在最前面的数十名士子,如被狂风卷起的落叶般,惊呼着向后倒飞出去,狼狈不堪地摔作一团。
“进宫!”
车驾再无阻碍,径直驶入了宫门,留下满地狼藉和一群惊魂未定的士子。
……
两仪殿。
朝会开始。
高踞龙椅的李世民,脸色阴郁得要滴出水来,眼底压抑着汹涌的怒火。
这不仅仅是对士子行为的愤怒,更是对背后煽风点火之人的极度不满。
果然。
以孔颖达为首的几名官员便迫不及待地出列,手持玉笏,躬身奏道:
“陛下!数百士子忧心国本,惶恐难安!彼等赤诚之心,天地可鉴!”
“为平息众怒,安定天下士林之心,臣等……恳请陛下,暂缓太子册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