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臣们不再吭声,李世民冷哼一声,最终定格在李恪身上,声音沉浑:
“秦王,李恪!旨意已明,尔……还不接旨?”
李恪没有犹豫,迈开步伐,向前踏出数步。
撩起亲王袍服的下摆,躬身,三拜九叩:
“儿臣李恪,领旨谢恩!吾皇万岁!”
“平身!”
李世民看着儿子,眼中闪过欣慰,抬手虚扶。
随即。
他目光一转,再次投向殿内那群心思各异的文武百官,声音不容抗拒:
“储君已立,名分已定,尊卑已明,尔等……还不见过太子?”
房玄龄、杜如晦、萧瑀、戴胄等几位大臣,没有任何迟疑,立刻从班列中站出,整齐地躬身行礼:
“臣等,恭贺陛下!”
“恭贺太子殿下!”
“陛下万岁!”
“太子殿下千岁!”
他们第一时间表态,显然极为赞同秦王当太子。
少数一些寒门出身的官员,也纷纷出列行礼。
然而。
也仅仅如此!
绝大多数人依旧低着头,如木雕站在原地,不发一言,没有任何动作。
无言的沉默!
无声的抗拒!
这种死寂般的抗拒,更让李世民感到愤怒。
这是挑衅!更是对他帝王权威赤裸裸的挑战!
“好!好!好!”
李世民怒极反笑,连说三个“好”字,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迸出来的。
“砰!!”
李世民猛地一拍面前的御案:“尔等……尔等今天这是要集体抗旨吗?”
李世民的怒吼如同暴怒的雄狮,充满杀意:
“朕的旨意,在朝堂之上,已经不管用了吗?”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少数一些官员,不敢再保持沉默,从心了。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恭贺……太子殿下!”
声音稀稀拉拉。
毫无喜庆可言。
而大多数官员,依旧默默站着,无声抗拒。
见此,不等李世民发难,李恪忽然笑了:
“呵呵!”
笑声很轻,但在死寂的大殿中显得异常刺耳。
任谁都能听得出,李恪笑声中的嘲讽。
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落到这位新晋太子身上,搞不懂他为何发笑?
“孤,常闻民间有一句俗语,甚是有趣。”
李恪含笑看着殿内群臣:“说是没有千年的王朝,却有不灭的世家。”
众臣心里一跳,太子殿下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恪继续道:“乍一看,似乎也的确如此!”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至此完。”
“纵观古今!”
李恪摇头:“国祚最长的周朝,享国八百年!”
“然自平王东迁,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天子不过虚位而已,有名无实。”
“所以!”
“严格意义上的周朝,只有西周的275年!”
“而自始皇扫六合,天下一统以来,国祚最长的王朝,也不过是前汉。”
“强如武帝北逐匈奴、南定百越,版图之盛,犹有尽时。”
“王莽篡汉,光武中兴,亦难复旧观,终至倾颓。”
李恪目光如刀,掠过台下出身高门的官员,语气平淡,却字字千钧:
“反观这天下间的世家门阀呢?”
“且不说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便累世公卿的弘农杨氏!”
“也不提旧时王谢堂前燕,历经数朝而不衰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
“便是我朝之内,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哪一个不是传承数百年,历经多次王朝更迭,却依旧枝繁叶茂?”
李恪每点出一个姓氏,都让台下相应出身的官员,微微变了脸色。
“由此可见!”
“没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貌似……还真是一句大实话!”
李恪目光扫过全场,包括御座上的李世民:
“纵观历史,王朝兴替,周而复始,仿佛陷入一个无法挣脱的怪圈。”
“强盛如秦汉,终有尽时。那么,按照这历史周期律,我大唐……似乎也逃不脱这个怪圈?”
“几十年?一百年后?亦或二百年后?”
“今日之煌煌大唐,是否也终将成为史书上,又一页令人唏嘘的过往?”
轰!
太极殿顿时陷入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空气凝固了,连呼吸声都变得清晰可辨。
所有官员,无论之前是支持的,还是反对李恪的,此刻全都瞠目结舌。
他们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位年轻的太子殿下似的,看怪物一样看着他。
在立储朝会这等隆重场合,本该歌功颂德、展望未来,这位新太子,竟然……竟然在谈论大唐可能终结?
还引用了“历史周期律”这种闻所未闻,却又精准得让人毛骨悚然的词句!
这是何等的惊世骇俗!何等的……大逆不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