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星月无光。
出了皇宫,李恪驾驭神风舟,化作一道流光,朝终南山方向疾驰而去。
不多时。
李恪在太和宫附近寻了一处最为幽深,山势最为雄浑的山谷,降下神风舟。
此处古木参天,正是安置灵脉的绝佳之所。
“取出三阶灵脉!”
李恪下达指令。
“嗡!”
面前的虚空之中,一点璀璨夺目的光华骤然亮起,随即迅速扩大、拉伸!
那光华并非实体,而是一条纯粹由精纯到极致的灵气,构成的龙形虚影。
正是三阶灵脉!
相比于二阶灵脉,三阶灵脉已经凝聚成龙形,故而又可以称之为龙脉!
通体呈现出尊贵的紫金色,长约数十丈。
虽只是虚影,却鳞爪宛然,栩栩如生。
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严与古老沧桑的气息。
它仿佛有生命一般,在李恪面前缓缓游动。
每一次摆动,都引得周围的虚空微微扭曲。
浓郁得化不开的灵气,如水波般荡漾开来。
刹那间。
整个山谷,不,是整座终南山的主峰区域,都仿佛轻轻震颤了一下!
栖息在林间的飞鸟被惊动,发出啼鸣,走兽匍匐在地,不安地低吼。
“去!”
李恪不敢怠慢,并指如剑,朝着山谷中央最为核心的地脉节点猛地一指。
那紫金色龙脉发出一声无声的咆哮,随即一头扎向下方的地面。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也没有土石飞溅。
龙脉犹如虚幻之物,毫无阻碍地融入大地。
而就在龙脉完全没入地底的一瞬间。
“轰隆!!!”
整个终南山剧烈震动了一下,仿佛有什么沉睡了万古的巨物,忽然苏醒!
以山谷为中心,一道无比浩瀚的紫金色光柱冲天而起,直插云霄,将终南山的夜空映照得亮如白昼。
光柱之中,隐约有龙形虚影盘旋升腾。
与此同时。
一股精纯至极,浓郁如液的灵气潮汐,如决堤的洪水般,朝四周席卷开来。
山谷之内,灵气浓郁到形成淡淡的灵雾,呼吸之间,沁人心脾,涤荡神魂。
所有的植物都在疯狂摇摆,叶片变得更加饱满,花朵瞬间绽放,药草的药性在以惊人的速度提升。
灵气狂潮迅速蔓延!
首先笼罩整个终南山区域,使得这座道教名山,瞬间蒙上了一层仙家气象,云雾缭绕间,霞光隐现。
紧接着。
灵气洪流继续向外扩张,如一个巨大的罩子。
将山脚下的长安城,周边数百里的广阔地域,都缓缓笼罩了进去……
长安城内。
即便是深夜,也有无数人从睡梦中惊醒。
他们感觉空气似乎格外清新,神清气爽,多日劳累的疲惫一扫而空。
一些身体有暗疾旧伤的人,发现疼痛减轻许多。
终南山。
太和宫后的山谷。
冲天的光柱缓缓收敛,最终没入地底。
但弥漫的灵雾,和浓郁灵气却稳定了下来。
山谷仿佛被洗礼了一遍,空气中飘荡着奇异的芳香,花草树木无声吟唱。
李恪站在山谷中央。
感受着源源不断散发出精纯灵气的灵脉,以及周围堪称洞天福地的环境,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三阶灵脉,果然名不虚传!自此,终南山与长安,便是我的道场!”
……
翌日。
寅时刚过。
天色未明。
承天门的鼓声却已次第响起,唤醒了沉睡的长安。
文武百官身着各色官袍,手持象牙或竹木笏板,步入太极殿。
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蟠龙金柱和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庄严肃穆。
官员们按照班次肃然站立,文东武西,泾渭分明。
“陛下驾到!”
内侍总管王德尖细悠长的唱喏声划破寂静,百官齐齐躬身,山呼万岁。
李世民身着赭黄龙袍,头戴通天冠,登上御阶,端坐于龙椅之中。
常朝依例进行。
各部官员出列奏事,内容无非是漕运、边备、农桑、刑名等常规政务。
李世民或询问细节,或做出批示,秩序井然,一切看似与往日并无不同。
不知不觉,一个时辰过去,朝会进入尾声。
御座之上的李世民缓缓抬了抬手,侍立在一旁的总管太监王德立刻会意。
躬身向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绢帛圣旨,小心翼翼展开。
这一举动,瞬间吸引了所有官员的注意。
非年非节,无大典无祭祀,陛下为何突然当庭宣旨?
王德清了清嗓子,尖细的声音响彻大殿:
“传朕旨意!”
太极殿落针可闻!
所有大臣,或惊疑,或好奇,或忐忑,齐刷刷聚焦于王德手中那卷圣旨。
“太子承乾,行为失检,有亏储德。然朕念其年轻,给其改过自新之机。
特保留其太子之位,即日离京,赴同州,担任县令!无诏不得回京!
令其体察民情,熟知吏治,磨砺心性,以观后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