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洋海战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东南沿海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信息的传播总伴随着扭曲与夸大。在某些闭塞的倭寇巢穴以及背后支持的日本战国大名耳中,传来的版本变成了“华夏皇帝造了一艘会喷吐雷霆的妖船,辅以邪法,岛津义弘大人不幸中了埋伏,力战而亡”。
这种说法,反而激起了部分极端悍勇的倭寇的凶性。他们认为,只要避开那艘传说中的“妖船”,凭借己方船小速快、接舷肉搏的优势,依旧可以像过去一样,在华夏漫长的海岸线上撕开血淋淋的口子。
其中,一股以凶残狡诈着称的倭寇集团,头目名为松浦隆信(虚构,代表九州松浦党水军),仗着与九州某大名关系密切,麾下聚集了数十艘快船和上千名亡命之徒。在岛津义弘败亡后,他非但不惧,反而认为这是自己趁乱崛起、大肆劫掠的天赐良机。他精心选择了一个风雨欲来的黄昏,率领船队悄然扑向浙江台州湾一处防御相对薄弱的卫所——海门卫。
与此同时,戚继光正坐镇于舟山群岛的镇海港。他并未因枸杞洋的大胜而有丝毫松懈。此刻,他正站在港口新建的了望塔上,望着港内进行最后适应性训练的“镇海号”以及另外两艘新下水的“定海号”、“平海号”护卫舰。这三艘战舰,构成了帝国新式水师的核心力量,每艘都配备了由神机坊铸造的最新式红衣大炮。
一名斥候快船飞速入港,哨兵连滚带爬地冲到塔下禀报:“大帅!紧急军情!大批倭寇船只出现在海门卫外海,正借助风向和潮水,直扑卫所!”
戚继光眼中精光一闪,非但没有惊慌,反而露出一丝“果然来了”的冷峻笑容。他早就料到,倭寇绝不会因一次失败而销声匿迹,必然会有反扑。海门卫,正是他故意留下的一个“诱饵”。
“传令!”戚继光的声音沉稳有力,“‘镇海’、‘定海’、‘平海’三舰即刻升火起锚,满载弹药,随本帅出征!命李诚率福船、苍山船队随后策应,封锁倭寇退路!”
“得令!”
急促的战鼓声和号角声再次响彻军港。水兵们如同精密的齿轮,迅速行动起来。绞盘转动,沉重的铁锚破水而出;帆缆手如猿猴般攀上桅杆,巨大的软帆在风中鼓胀;炮手们最后一次检查炮膛,将沉重的实心弹和发射药包填入炮位。
戚继光登上“镇海号”的尾楼,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他看了一眼身旁肃立的炮术官(由一名召唤而来的、精通数学计算的原西洋炮手担任)和舵手,沉声道:“目标,海门卫外海。全速前进!此战,我要让世人真正见识一下,何为‘红衣大炮之威’!”
“遵命,大帅!”
三艘巨舰如同海上山峦,劈开波浪,驶出军港,朝着西南方向的海门卫疾驰而去。与倭寇的小早船相比,它们的速度似乎并不占优,但其稳如泰山的航姿和那侧舷密密麻麻的炮窗,却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海门卫外海,松浦隆信站在一艘关船的船头,望着远处越来越近的简陋卫所城墙和几艘惊慌失措升起狼烟的明军小哨船,脸上露出了残忍的笑容。“勇士们!攻破此城,金银财宝,女人,任尔等取用!”
倭寇们发出野兽般的嚎叫,划动船桨,加速冲锋。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火光冲天的城镇和四散奔逃的百姓。
然而,就在他们的先头船只距离海岸不足三里之时,远方的海平面上,三根高耸的桅杆如同海市蜃楼般悄然出现。
“那……那是什么?”有眼尖的倭寇发出了惊呼。
松浦隆信眯起眼睛望去,起初并不在意,以为是明军的大型福船。但很快,他的脸色变了。那三艘船的速度远超福船,船型更是前所未见的流畅尖锐,尤其是中间那艘,体型庞大得超乎想象!
“是妖船!是那艘妖船!”有参加过枸杞洋海战、侥幸逃生的倭寇惊恐地尖叫起来,那日的恐怖记忆瞬间淹没了他。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倭寇船队中蔓延。松浦隆信强自镇定,拔出武士刀怒吼:“慌什么!只有三艘!我们船多!冲上去,靠近了接舷战!他们的妖法就没用了!”
在他的弹压下,倭寇船队勉强维持阵型,硬着头皮,分出大部分船只,朝着三艘华夏战舰迎了上去,试图利用数量优势进行包围。
“镇海号”上,戚继光通过单筒望远镜冷静地观察着倭寇的动向。“乌合之众。”他冷哼一声,“传令!各舰呈一字纵队,右舷接敌!炮术官,测算距离!”
“距离,一千五百步!”了望哨高声报告。
“距离,一千二百步!”
倭寇船队已经进入传统弓弩和早期火铳的射程,一些倭寇开始放箭、开枪,零星的弹丸和箭矢落在巨舰的船体上,发出叮当的响声,却连漆皮都未能蹭掉。
戚继光面无表情:“继续前进,没有命令,不准开火!”
这种沉默的前进,带给倭寇的压力是巨大的。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沉得住气的敌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