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符光幕的触感如晨露般消散时,萧逸尘脚下已换成温润的泥土。眼前的河谷小镇正被蒙蒙细雨笼罩,青石板路两侧的屋舍却大半倾颓,村民们背着行囊在渡口争抢木船,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涌而下,漫过了半座石桥。“仙长救救我们!” 一个老妪跪倒在地,拐杖指向上游,“三个月前镇官非要截流造坝,说能引水灌田,结果坝垮了,河水倒灌不说,连山里的泉水都干了!”
观复玉牌上的 “顺” 符骤然发烫,萧逸尘望着湍急的河流,指尖刚凝聚混元真炁便想起守秘老者的警示:“不知常,妄作凶。” 他俯身触摸河床的泥沙,灵识探入地下 —— 果然,截流坝不仅堵了主河道,更破坏了地下水脉的自然走向,正如《道德经》所言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强行改变水之常道,终究招致反噬。
“不能硬堵。” 萧逸尘拦住欲毁坝泄洪的村民,抬手将 “顺” 符按向河堤。柔和的真炁顺着符印渗入土壤,在河床下勾勒出蜿蜒的脉络,“水之常,在流通不滞。截流是逆常,疏泄才是顺道。” 他指引村民在坝体西侧开挖引流渠,自己则以真炁梳理紊乱的地下水脉,不多时,原本奔涌的河水便顺着新渠分流,干涸的泉眼也重新冒出清水。
镇官红着眼眶赶来赔罪,萧逸尘却指着复流的泉水道:“《礼记》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世之常不在功业,而在万物各安其位。” 话音刚落,玉牌上的 “顺” 符泛起金光,融入河谷的水光中,远处的阴阳和融图竟延伸出淡蓝色的水纹脉络。
林羽踏入的是片剑庐林立的山谷,两拨剑客正持剑对峙,地上躺着数具尸体。“青锋门偷学我派剑法,今日必讨回公道!” 为首的黑脸剑客剑指对面的白衣人,剑气激荡间震落了枝头的晨露。白衣人冷笑回击:“剑理本就相通,何谈偷学?分明是你们容不下异见!”
道剑在鞘中微微震颤,林羽想起 199 章晶石中 “和光同尘” 的篆纹。他缓步走到两派之间,道剑出鞘半寸,柔和的剑意如薄雾般弥漫开来:“诸位请看。” 他抬手引动山间雾气,凝成两面剑影 —— 一面是青锋门的刚猛剑招,一面是对方的灵动剑式,剑影交织间竟生出新的招式,“剑之常,在御敌护道,不在门户之见。”
黑脸剑客怒喝着挺剑刺来,林羽不闪不避,剑意顺着对方的剑脊流转,将刚猛的力道引向地面:“你派剑法源于泰山之雄,他派剑理取自流水之柔,正如乾健坤顺,本是阴阳互补,何来高下之分?” 雾气中浮现出 “和光同尘” 的篆文,两派剑客手中的长剑突然共鸣,剑身上的纹饰竟能相互衔接。
“原来如此……” 白衣人率先收剑,黑脸剑客也垂首致歉。林羽的 “和” 符在此时亮起,与剑庐中的剑意相融,阴阳和融图上的青绿纹路旁,多了一道代表 “和洽” 的银纹。
灵汐眼前的火山村落正陷入冰火交织的绝境:东侧的火山持续喷发,岩浆漫过田垄;西侧的冰川却在加速消融,冰水淹没了屋舍。村民们一边搬运石块堵截岩浆,一边凿冰引流,忙得焦头烂额却徒劳无功。“火山与冰川本就相克,这是天要灭我们啊!” 村长绝望地嘶吼。
和融真火在掌心流转,灵汐却没有贸然催动。她想起 199 章雪莲 “火盛敛叶,冰盛伸根” 的平衡之道,凝神观察村落的地势 —— 原来村子正处在火山与冰川的阴阳交泰之处,岩浆与冰水本可在地下交融成温泉,却因村民过度开采地热,破坏了这种自然平衡。
“冰火非相克,是未得其中。” 灵汐将 “衡” 符按向村落中央的古井,和融真火化作一冷一热两道气流,分别注入火山口与冰川下,“《老子》言‘中气以为和’,火山的热力需引向冰川,冰川的寒气要导入火山,二者交感方能相济。” 随着她的动作,岩浆流速放缓,消融的冰水也渐渐渗入地下,古井中涌出温热的泉水,在田垄间形成天然的灌溉系统。
灵月的虚影在温泉旁一闪而过,灵汐望着重获生机的村落,终于明白 “衡” 不是强行中和,而是让对立之物各归其位、互藏互化。观复玉牌的光芒汇入阴阳和融图,演化出象征 “平衡” 的金红双色纹。
云松子踏入的是座被预言笼罩的城邦,城墙上刻满了 “三日后有陨石坠落” 的卜辞,百姓们纷纷弃城逃亡,守军则在焚烧祭祀用的粮草。“占星师算得清清楚楚,这是天命难违!” 守城将领手持卜卦龟甲,甲片上的裂纹确实指向 “大凶”。
算筹从袖中飞出,在星空中勾勒出陨石的轨迹,云松子却发现星轨虽有坠落之兆,却在接近城邦时留有一道微小的变数。他想起《道德经》“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的智慧,指尖轻弹 “应” 符:“天命非定数,在人之应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