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写边疆沙场 - 金铁熔炉铸诗魂
此轮命题如同战鼓擂响,瞬间将揽月楼内的旖旎氛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凝肃杀之气。澄心湖的粼粼波光,此刻仿佛也化作了边关冷月下的刀光剑影。
镇北将军之孙武烈热血沸腾,拍案而起:
> “朔风卷地裂重铠!胡马嘶空踏雪来!
> 横槊怒指天狼坠!血沃玄甲铸雄骸!”
特点:开篇便是“裂重铠”、“踏雪来”的狂暴压迫感,“怒指天狼坠”豪气干云,“血沃玄甲”更显惨烈悲壮。铁血之气几乎凝成实质,武将勋贵们血脉贲张,齐声怒吼:“壮哉!当浮一大白!” 连主位上的长公主也微微动容。
一位曾随军历练的边塞诗人:
> “孤烽直刺暮云低,残阳如血染征衣。
> 羌管呜咽吹骨冷,故园只在梦魂西。”
特点:画面感极强,“孤烽刺暮云”、“残阳染征衣”色彩悲怆,“羌管吹骨冷”直透骨髓的寒意,“故园梦魂西”的无奈,将边塞的苍凉与征人的孤苦刻画入木三分,引得文士们一片唏嘘。
长孙文若目光悠远,笔蕴千钧:
> “秦关汉月照空壕,铁马金戈化土蒿。
> 唯有秋风吹不尽,犹闻白骨泣蓬蒿。”
特点:站在历史长河的维度,以“秦关汉月”、“铁马金戈化土蒿”的沧桑巨变开篇,宏大而悲悯。“秋风吹不尽”象征永恒的哀伤,“白骨泣蓬蒿”则赋予逝者无声的控诉,意境苍凉悠远,发人深省。周夫子捻须长叹:“文若此作,沉郁顿挫,有杜工部遗风,直指战争本质之残酷与虚妄,大善!”
一位白发苍苍的退役老将:
> “黄沙百战穿金甲,箭瘢刀痕作锦花!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
特点: 以亲身经历写就,豪迈中浸透悲凉。“箭瘢刀痕作锦花”以自嘲写荣耀,震撼人心。“醉卧沙场”、“几人还”的诘问,道尽战争的无情与军人的宿命。满座肃然,武烈更是虎目含泪,向老将军深深一揖。
压力,此刻如同实质般压在伏羲肩头。前有武烈的铁血豪情,文人的边塞悲歌,长孙文若的历史哲思,更有老将军泣血的亲身感悟。如何超越?
伏羲并未提笔,而是缓缓闭上了眼睛。
神思瞬间穿越千里,回到了百味岭那灼热的神工坊!
*耳边是炉火咆哮的轰鸣!那声音,不正像边关告急的烽火狼烟,像万千敌军冲锋的嘶吼?
眼前是金铁交鸣溅起的刺目火星!那飞溅的光点,瞬间在他脑海中放大、扭曲,化作了战场上刀剑碰撞的寒光,箭矢破空的流光,以及……甲胄在烈日下反射出的刺目“金鳞”!
身体记忆复苏,那是挥动重锤时**力量层层叠加的磅礴之感!每一次锤击落下,积蓄的“势”都在奔涌咆哮,如同千军万马积蓄的冲锋号角!
掌心仿佛再次感受到地火炎髓融入剑胚时那股**狂暴、灼热、不屈的意志!那是熔岩在地下奔流的力量,是战士在绝境中爆发的不灭战魂!
“轰——!”
伏羲猛地睁开双眼!他一把抓过毛笔,笔锋饱蘸浓墨,带着撕裂空气的锐响,重重落在宣纸上!字字如刀劈斧凿,力透纸背:
> “黑云崩城万马喑!金鳞曜日甲光森!
> 号角裂云秋色黯!烽燧燃天夜血沉!
> 霜刃凝冰旗半偃!寒鼙咽雪鼓声喑!
> 匣中龙吼催人起!不破阴山不卸簪!”
此诗一出,揽月楼内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无形的炸弹!
意象:画面狂暴到令人窒息!“黑云崩城”是灭顶之灾的压迫;“金鳞曜日”是绝境中爆发的神兵之光;“号角裂云”、“烽燧燃天”将声音与光焰的破坏力推向极致;“霜刃凝冰”、“寒鼙咽雪”则将酷寒与死寂刻画入骨!色彩浓烈(黑、金、赤、白),对比强烈,每一句都是一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
气势:*通篇充斥着一种摧枯拉朽、玉石俱焚的磅礴杀意!节奏急促如鼓点,层层递进,如同叠浪锤法积蓄到顶峰的力量轰然爆发!“匣中龙吼催人起”——此句如同画龙点睛!那“匣中龙吼”既是绝世神兵渴饮血的灵性咆哮,更是战士心中被绝境点燃的不屈战魂在怒吼!兵器与战士,在此刻灵肉合一!
意境:在极致的惨烈(夜血沉、鼓声喑)与狂暴(龙吼催人起)之中,最后“不破阴山不卸簪”的誓言,将悲壮豪情推向顶点!“簪”字在此,既指男子束发的簪子,更暗喻寻常生活与和平岁月。此誓之意:不克强敌,绝不归家!其决绝惨烈,令闻者心胆俱颤!
老翰林周夫子猛地站起,须发怒张,双手紧紧抓住诗稿,仿佛要将其嵌入掌心!他声音嘶哑,带着金属摩擦般的颤音,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众人心头:
> “绝唱!此乃沙场诗之千古绝唱!!”
> “‘黑云崩城万马喑!’ 开篇便是天倾地覆!何等压迫!‘金鳞曜日甲光森!’ 绝境中的一道神罚之光!寒芒刺骨,如见神兵出匣! 伏羲先生以铸剑师的‘火眼金睛’,看到了甲胄最凌厉的锋芒!此等视角,旷古绝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