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山参谋长接到测试邀请,几乎是带着麾下几名最好的炮兵观察能手,一路疾驰到了研究所的测试场。他对这台完全由“星火”所自主研发的炮队镜,抱持着极高的期待,也带着一丝战场老兵固有的、近乎苛刻的审慎。
测试台上,那台漆皮剥落、充满使用痕迹的进口炮队镜,与旁边崭新、线条简洁、闪烁着暗哑金属光泽的“鹰眼”样机形成了鲜明对比。
“秦工,赵所长,这就是咱们的‘争气镜’鹰眼!?光看这卖相,就比那笨重的洋家伙精神!”陈大山搓着手,眼神热切,但目光扫过进口货那身战损般的痕迹时,又透出几分比较的意味。
测试正式开始。
一上秤,“鹰眼”比进口炮队镜轻了足足百分之三十五!陈大山亲自上手掂了掂,胳膊上的力道感差异明显,他眼睛一亮,看向身边的侦察班长:“虎子,感觉咋样?”
那名叫虎子的精悍士兵立刻立正:“报告参谋长!轻了不是一星半点!要是长途渗透,背上能省下这分量,兄弟们能多带不少家伙事儿,或者多跑十里地!”
陈大山重重拍了下虎子的肩膀,对秦念和赵康说:“听见没?这是实打实的好处!战士的脚板和体力,就是最宝贵的战斗力!”
观察手们轮流使用两台镜子。使用进口镜子时,他们表情专注,但切换自然。可当第一位观察手趴到“鹰眼”的目镜上时,他明显愣了一下,随即下意识地调整了下姿势,喉头滚动了一下,才低声惊呼:“……豁!这视野……太敞亮了!”他身旁等待的老兵忍不住催促:“咋了?看到啥了?”
观察手抬起头,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像从小窗户换到了大阳台!周边情况一览无余,边缘也清晰得很!”
这话引起了骚动,几位老观察手轮流体验,几乎每个人都发出类似的惊叹。那位脸上带疤的老兵咂咂嘴:“不像那个洋货,看边上总有点发虚变形,得不停挪镜子。这个好,一眼扫过去,心里就有底了!”
前两项的优异表现让“星火”所团队成员脸上露出了笑容,气氛轻松了不少。但秦念知道,真正的考验在后面。
测距精度与速度,目标设定在不同距离。使用“鹰眼”的观察手普遍报告瞄准迅速,分划板刻度清晰锐利。连续几次测量,数据都非常接近。
“精度很高,非常稳定。”负责记录的数据员报告道。
张海洋忍不住咧开了嘴,李文军也松了口气。看来,最关键的指标稳了。
然而,就在测试一组较远距离目标时,情况出现了微妙变化。一名观察手报出的数据,与理论值出现了微小但持续的偏差。虽然偏差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但比起之前几乎完美的数据,显得有些扎眼。
“怎么回事?”赵康小声问秦念,眉头微蹙。
秦念的心也提了一下,但她强迫自己冷静,快步走到观察手身边:“同志,感觉有什么异常吗?”
观察手也有些困惑:“镜子很清楚,瞄准也容易,就是……就是读数感觉有点飘,不像之前那么‘咬死’。”
陈大山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他抱着胳膊,没有说话,但眼神中的审慎明显加重了。现场的气氛一下子从刚才的兴奋变得有些凝重。
就在这时,李文军忽然抬头看了看天,又摸了摸炮队镜的镜筒,急忙开口道:“参谋长,秦工!可能是地面热浪扰动!现在日头升高,远端目标上方的空气流动加剧,会影响光线折射,导致读数细微波动!进口镜子因为视场小、锐度稍差,反而对这种扰动不敏感!”
秦念立刻明白了,这是光学现象,并非设备缺陷。她马上对陈大山解释:“参谋长,李工说得对。这是环境因素,正说明了‘鹰眼’的灵敏度和精度更高。我们可以稍等片刻,或者换个角度复测。”
陈大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有道理。虎子,你换个位置,再测三次!”
虎子应声而动,迅速变换了观测点。再次测量,三次数据高度一致,且与理论值吻合!
虚惊一场!秦念和赵康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如释重负。这个小插曲非但没有削弱“鹰眼”的性能,反而从侧面印证了其高超的精度和团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陈大山紧绷的脸上也重新露出了笑容,这比一帆风顺的测试,更让他觉得真实、可靠。
“常规项目表现非常出色,超出了我的预期。”陈大山满意地点点头,但眼神中透出老兵特有的刁钻,“不过,秦工,赵所长,战场环境可没这么理想。咱们来个‘加试’如何?”他指着测试场远端一片光线昏暗、布满杂乱灌木的模拟阵地,“那种地方,往往是敌人潜伏的重点。进口货在这种弱光、背景复杂条件下,成像质量下降很明显,简直成了‘睁眼瞎’。你们的‘鹰眼’,敢不敢试试?要是也抓瞎,那刚才那些好成绩,可得打个折扣了。”
这是一个进口货也头疼的挑战,而且陈大山直接点明了失败的影响。秦念深吸一口气,与赵康交换了一个坚定的眼神,清晰回答:“请参谋长设置目标,我们接受测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