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华国国家大剧院的金色大厅里,灯火璀璨,座无虚席。“建国以来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结果发布会在这里举行,穹顶悬挂的巨幅国徽与四周陈列的红色绸带,让整个会场既庄重又肃穆。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行业代表、文化学者齐聚一堂,手中的相机、录音笔早已准备就绪,目光紧紧锁定在舞台中央的电子屏上——那里即将揭晓这份承载着时代记忆与全民认可的榜单。
当主持人用沉稳有力的声音念出“第十名,苏澈”时,现场瞬间爆发雷鸣般的掌声,闪光灯如星河般闪烁,将舞台映照得愈发耀眼。电子屏上同步浮现出苏澈的肖像与评语:“他用文娱唤醒文化自信,用原创改变行业生态,用IP连接全球,是蓝星华国文化复兴的推动者——苏澈,本次榜单唯一入选的文娱领域人物,以文化为刃,以创新为翼,为华国文娱产业开辟了全新天地。”
苏澈身着深灰色中山装,袖口依旧别着那枚标志性的青花瓷纽扣,在全场的注视下缓步走上舞台。他的步伐沉稳,神色平静,没有过多的张扬,只有历经沉淀后的从容。接过荣誉奖杯时,指尖触及冰凉的金属质感,他的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面孔——有陪伴他一路走来的团队成员张岚、赵凯、林墨,有合作过的非遗传承人、导演、歌手,还有远道而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每个人的眼中都满是敬佩与欣慰。
“感谢这份认可,更感谢这个时代。”苏澈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大厅,温和却极具穿透力,“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一个人,属于每一位坚守华国文化的创作者,属于每一位支持本土原创的观众,属于每一位为文化复兴默默付出的人。我只是一个幸运的实践者,在时代的浪潮中,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台下的张岚眼眶微红,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厚厚的成就清单。那上面记录着苏澈十年来的每一步足迹:从《红楼》舞台剧横空出世,打破华国文娱“IP输入依赖症”;到《三国》电影全球票房破10亿,成为首部登顶好莱坞票房榜的华国主导影片;从蓝星华国文化节吸引千万全球游客,让华国文化搜索量暴涨500%;到《唐诗风云》《宋词故事》风靡全球,带动古典文学热潮;从成立全球文化IP联盟,促成20项跨国合作;到捐赠100亿成立文化复兴基金,扶持非遗传承与乡村文化;从“乡村影视计划”成为公益标杆,带动5000万乡村教育捐赠;到华国文娱产业GDP占比从3%跃升至10%,成为支柱产业……
“苏总总是说,他只是个‘实践者’,但只有我们知道,每一步有多难。”赵凯轻声对身边的林墨说,“当初推《三国》历史科普版游戏,有人说‘历史游戏没人玩’;做《红楼》VR体验,有人质疑‘技术成本太高’;发起文化节时,没人相信能吸引千万全球游客;成立基金捐赠100亿,更是有人觉得‘不切实际’。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始终坚持‘文化为核’,一步步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林墨点头,目光落在舞台上的苏澈身上:“他不仅改变了行业,更改变了一代人的文化认知。十年前,年轻人追捧的是西方IP,说起传统文化觉得‘老土’;现在,《唐诗》《宋词》成为潮流,汉服、非遗文创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海外留学生能自豪地向外国朋友讲述三国、红楼的故事,这就是文化自信的觉醒,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引领。”
发布会现场,媒体记者们的提问接踵而至。有记者问:“作为唯一入选的文娱领域人物,你认为自己最核心的贡献是什么?”
苏澈思索片刻,回应道:“最核心的贡献,或许是让‘华国文化’重新成为华国文娱的主角。十年前,我们的文娱市场充斥着西方IP的衍生品,本土文化作品要么曲高和寡,要么被过度商业化篡改。我们做《三国》《红楼》,不是为了单纯的商业成功,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自己的文化故事同样精彩;我们推唐诗宋词IP,是想让年轻人知道,古典文学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能融入生活的活文化;我们成立基金、发起联盟,是想搭建平台,让更多人能参与到文化复兴中来。”
他顿了顿,补充道:“文化自信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当年轻人因为一部电影爱上历史,因为一首歌曲喜欢上诗词,因为一个IP自豪于自己的文化,这份自信就真正扎根了。而我的幸运,就是成为了这份自信的推动者之一。”
另一位记者问:“从一个普通创作者到影响时代的人物,你觉得最关键的品质是什么?”
“坚守与开放。”苏澈毫不犹豫地回答,“坚守文化的核心内核,不因为追求市场而妥协;开放创新的传播方式,不因为传统而固步自封。我们坚守三国的忠义、红楼的人文、唐诗的豪情、宋词的婉约,这是根;同时我们用影视、游戏、VR、文旅等现代方式传播,用全球联盟、跨文化合作搭建桥梁,这是翼。有根有翼,文化才能飞得高、走得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