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的反响同样热烈。非洲文化与旅游部的奥马尔给苏澈发来视频,展示了他们参考书中方案制定的“非洲文化IP孵化计划”:“我们借鉴了您‘全产业链布局’的思路,计划打造以非洲传统故事为核心的动漫、文旅项目,目前已经收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金支持。”
伦敦分公司传来消息,英国文化部门将《文化复兴之路》纳入“文化产业发展指南”,要求所有公立文化机构学习书中的“IP+科技”“IP+教育”模式;东京分公司则反馈,日本多家文创企业联合成立了“东方文化IP联盟”,以书中的理念为指导,与澈心文娱合作开发唐宋主题的联名产品。
更让人振奋的是,全球多所高校将这本书列为必修教材。哈佛大学开设了“文化IP运营与传播”课程,以书中的案例为核心,邀请苏澈通过视频连线授课;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高校,则将其纳入“文化产业管理”“新闻传播学”的核心书单,不少学生以书中的理论为基础,开展文化IP相关的研究课题。
苏澈在洛杉矶分公司处理业务时,偶然走进当地一家书店,发现《文化复兴之路》被摆在“全球商业与文化”类书籍的显眼位置。一位书店店员认出他,主动上前交流:“您的书改变了我对文化产业的认知。之前我觉得文化和商业是对立的,现在才明白,好的商业运作能让文化走得更远。很多读者看完书后,都会去购买《三国》《红楼》的相关产品,形成了良性循环。”
苏澈随手拿起一本书架上的《文化复兴之路》,翻到其中一页,上面有读者用荧光笔标注的句子:“文化复兴不是少数人的使命,而是每个人的责任——创作者坚守初心,传播者创新方式,消费者尊重价值,才能让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他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从《红楼》舞台剧的尝试,到全球文化节的举办,再到如今的新书热销,正是因为有无数人的坚守与支持,文化复兴的道路才越走越宽。
张岚发来一份详细的读者反馈报告:“苏总,书中‘全球原创保护公约’的章节引发了广泛讨论,已有15个国家的文化部门表示,要参考我们的模式,建立本国的原创保护机制;还有不少读者建议,希望您能牵头成立‘全球文化复兴联盟’,整合全球资源,扶持更多本土文化IP。”
苏澈看着报告,心中有了新的构想。他拨通了戴维教授的电话:“戴维教授,我想联合全球高校和文化机构,发起‘全球文化复兴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分享各国的文化IP开发经验,扶持跨文化共创项目。你觉得可行吗?”
戴维教授立刻响应:“这是个绝佳的想法!您的书已经为全球文化从业者提供了理论基础,论坛可以成为实践交流的平台。牛津大学愿意作为主办方之一,全力支持这项计划。”
喜欢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