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学校的“非遗手工课”也热闹起来。陈老师傅的徒弟带着迷你陶土和窑炉模型,教学生们做“青瓷小摆件”。小宇捏了一个“赤壁战船”,虽然船身有些歪,但他特意在船帆上刻了“汉”字:“我要把它送给我爸爸,他总说我不爱学历史,现在我要告诉他,三国故事可有意思了!”
小雨则捏了一个“黛玉葬花”的青瓷摆件,花锄是用细陶土捏的,还沾了一点褐色的“泥土”(颜料):“我想把它放在书桌前,每次看到它,就想起黛玉的《葬花词》,以后我还要读完整版的《红楼梦》。”
一周后,“青少年文娱教育计划”的首批反馈数据出来了:江城实验小学的学生,课后借阅《三国》《红楼梦》的人数比之前多了3倍,有80%的学生表示“想了解更多非遗知识”,还有学生主动提交了自己写的“红楼小故事”“三国新剧情”——其中小宇写的《赵云教我懂勇敢》,还被选中刊登在学校的校刊上。
教育部的李司长特意来到学校,看着学生们展示的剪纸、青瓷摆件和作文,对苏澈说:“这个计划太成功了!我们打算把它纳入全国中小学课程体系,明年在10个省市推广,还要请澈心文娱的团队帮忙培训老师,把《三国》《红楼》的文化资源和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苏澈看着操场上正在玩“三国角色扮演”的学生——小宇穿着自制的“赵云铠甲”(纸板做的),小雨穿着“黛玉汉服”(妈妈的围巾改的),他们围着老周,听老周讲“官渡之战”的故事,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给文化的种子镀上了金边。
“其实我们没做什么。”苏澈笑着说,“只是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看到文化不是枯燥的课本,是能剪出来、捏出来、写出来的有趣故事——只要他们愿意靠近,文化的种子自然会在心里发芽。”
喜欢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