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会有的。”苏澈抬头时,正好对上迈克尔的目光,两人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默契。迈克尔拍了拍他的肩膀:“之前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拍一部“中国历史片”’,现在预告的反响就是答案——好故事不分国界,而好的细节,能让故事走得更远。”他指了指预告里一闪而过的“剪纸纹样”——那是王桂英团队为“曹军军旗”设计的底纹,用汉代“云气纹”和剪纸工艺结合,“这些细节,西方观众可能一开始不懂,但会好奇,会去查,这就是文化交流的开始。”
杀青仪式结束后,苏澈收到了老周发来的视频。视频里,老周坐在轮椅上,身后是病友群的老伙计们,每个人手里都举着一张“三国”剪纸:“苏小子,我们在电视上看了预告,那赤壁火攻太震撼了!你之前说‘要让老祖宗的故事被全世界看见’,现在做到了!”老周还特意展示了桌上的青瓷茶杯:“这是你送我的那只,我每天用它喝茶,看着杯身上的‘三国’纹样,就想起你说的‘文化要接地气’。”
当晚,好莱坞权威票房预测机构“Box Office Pro”发布报告,将《三国》的全球票房预期从最初的6亿美元上调至10亿美元,理由是“预告展现的历史质感与视觉震撼,打破了‘东方历史片’的受众局限,既有历史爱好者关注的考据细节,也有普通观众喜欢的宏大场面,具备成为‘全球现象级影片’的潜力”。消息传来时,苏澈正在和团队讨论全球宣发计划——他们打算在伦敦、纽约、东京等城市的宣发活动中,加入“非遗体验区”,让海外观众现场体验剪纸、青瓷制作,就像《红楼》舞台剧巡演时那样。
“伦敦宣发点的青瓷道具,已经让瓷坊开始烧制了。”张岚拿着计划表走进来,“王桂英那边也说,会派徒弟去纽约,现场教观众剪‘三国’人物剪纸。”苏澈点点头,目光落在窗外的夜色里——摄影棚的灯光还亮着,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拆解“楼船”的道具,准备运回江城的“三国非遗博物馆”展出。他突然想起三年前刚启动《三国》项目时,有人说“中国历史拍给西方人看,没人会看”;而现在,预告的预约量、票房预测,还有海外观众的期待,都在证明:只要尊重历史、做好细节,东方的故事,同样能打动全世界。
“明天咱们去赤壁古战场看看吧。”苏澈突然说,“把预告放给当地的村民看,让他们也知道,他们守护的历史,现在被全世界期待着。”张岚笑着答应,转身去安排行程。苏澈走到“楼船”旁,最后摸了摸船舷上的铜钉,月光洒在上面,泛着淡淡的光泽,像在诉说着两千多年前的赤壁风云,也映照着此刻跨越东西的文化共鸣。
喜欢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