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工作室的选角发布会,没有设在豪华酒店,而是选在了江城影视基地的汉代市井实景搭建区——背景是刚搭好的“涿县集市”一角,挂着“织席贩履”的幌子,摆着复刻的汉代陶罐,连工作人员都穿着素色的汉代短褐,处处透着“沉浸式历史感”。台下没有邀请太多媒体,只来了十几家专注影视品质的行业媒体,还有三位特殊的“观众”——老周(坐着轮椅,手里攥着《三国:风起乱世》实体书)、瓷坊老师傅(怀里抱着刚烧好的“三国人物试妆瓷偶”)、江城大学文学院的陈教授(带着学生记录选角细节)。
“选角的原则只有一个:角色适配度第一,演技优先,流量靠边。”苏澈站在“涿县集市”的幌子下,手里拿着一份皱巴巴的选角名单,语气没有丝毫犹豫,“从筹备开始,有17家经纪公司找我推荐流量明星,说‘自带热度,能让剧招商翻倍’,但我全拒了——刘备不是‘甜宠剧男主’,曹操不是‘反派工具人’,孙权也不是‘偶像练习生’,他们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需要能读懂他们的演员来演。”
话音刚落,身后的大屏幕亮起,《三国》电视剧的首批主演阵容正式公布——没有花哨的宣传视频,只有演员的素颜试镜片段,搭配着历史顾问团的“角色适配度点评”:
刘备——陈凯(国家一级演员)
试镜片段里,陈凯穿着粗布汉代常服,没有化妆,头发简单束起,正演“刘备在新野安抚流民”的戏份:他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块粗糙的粟米饼,递给扮演流民的群演,眼神里没有“主角光环”的锐利,只有藏不住的疲惫与悲悯,开口时声音沙哑却温和:“再等等,今年秋收后,咱们就能种上冬麦了,有我在,不会让大家饿着。”
“陈凯老师的适配度,来自‘懂刘备的仁’。”历史顾问团的王教授出现在屏幕上,手里拿着《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早年‘织席贩履’,历经坎坷却始终没丢‘为民’的初心,陈凯老师没有把他演成‘圣母’,而是演出了‘仁’背后的挣扎——比如他在徐州弃城时,宁可自己兵败,也要带着百姓一起走,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劲儿,陈凯老师试镜时一个眼神就传达到了。”
陈凯站出来时,手里还拿着一本写满批注的《三国志》,扉页上贴着老周孙子画的“刘备带百姓逃难”的涂鸦:“为了这个角色,我提前三个月跟着历史顾问学汉代礼仪,比如见流民时要‘拱手而不稽首’,见官员时要‘稽首而不弯腰过甚’,这些细节不能错。更重要的是,我去了一趟涿州(刘备故里),看了当地的农耕博物馆,才明白刘备‘织席贩履’时的不易——他的‘仁’不是装出来的,是从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共情。”
曹操——王健(话剧界“老戏骨”,曾获梅花奖)
试镜片段是“曹操横槊赋诗”:王健穿着深色汉代朝服,手里握着一把复刻的汉代长矛(道具组按曹操墓出土文物制作),站在空旷的片场,没有背景音乐,却凭着台词的节奏和眼神的变化,把曹操的“雄才大略”与“多疑忧思”演得入木三分——念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时,他眼神望向远方,带着对时光的感慨;念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时,手指却无意识地攥紧了长矛,藏着不被理解的孤独。
“王健老师最厉害的,是打破了曹操‘奸臣’的脸谱化形象。”历史顾问团的李教授点评道,“我们给了他一本《曹操集》,他不仅背完了里面的诗,还研究了曹操的‘求贤令’——里面写‘唯才是举,不拘品行’,这说明曹操不是只懂权谋的人,他有‘统一天下、安定百姓’的理想。王健老师试镜时,特意加了一个细节:横槊赋诗前,他先检查了士兵的口粮,这个小动作,就把曹操‘军事家’‘政治家’的多面性演活了。”
王健今年62岁,走上台时步伐稳健,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记满了对曹操的理解:“我演了一辈子话剧,最怕的就是把历史人物演‘扁’了。曹操杀吕伯奢时的愧疚,煮酒论英雄时的自负,临终前对家人的温情,这些都是他的‘人味儿’。这次和苏总合作,最打动我的是‘不回避复杂’——我们不会把曹操写成‘好人’或‘坏人’,只会把他写成‘一个想做大事的人’。”
孙权——林浩(苏澈工作室签约艺人,话剧演员出身)
试镜片段是“孙权决计抗曹”:28岁的林浩穿着江东风格的汉代服饰,坐在复刻的“吴侯府”案前,面对扮演张昭的老演员的“主和”劝说,他没有立刻发怒,而是手指轻轻敲击案上的竹简,沉默了几秒后,突然抬头,眼神里满是少年英主的坚定:“江东是父兄打下来的基业,我不能拱手让人!就算只有一兵一卒,也要和曹操拼到底!”
“选林浩,不是因为他是工作室的艺人,是因为他‘懂孙权的成长’。”苏澈解释道,“孙权19岁继承江东,年轻却不莽撞,有主见却能听谏言,这种‘少年老成’的感觉,很难演。林浩是话剧演员出身,台词功底扎实,更重要的是,他为了这个角色,花了半年时间研究江东历史,还专门去学了马术和箭术——试镜时,他能准确说出‘江东水军的战船形制’,这种对细节的较真,比‘流量热度’更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