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价签》拍摄到第三周,江城的初冬已带着刺骨的寒意,片场却始终弥漫着一股热络的创作氛围。陈凯穿着程勇的旧夹克,正拍摄“患者在保健品店排队拿仿制药”的戏份——他特意佝偻着背,眼神里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接过药盒时指尖微微颤抖,这是他跟着老周观察了一周才捕捉到的细节:“患者拿药时,既期待又怕被查,这种矛盾的情绪,得藏在动作里。”
道具组的药盒是特意设计的,没有任何真实药企标识,只印着“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和虚构的“仁心制药”字样,盒身还做了磨损处理,像被反复摩挲过的样子。场边,老周坐在轮椅上,认真地看着监视器:“就是这个感觉!我们以前拿药,都不敢在大路上拆盒子,怕被人看见。”
就在这时,片场入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专注的氛围。一群穿着黑色西装的人径直走来,为首的是蓝星华国最大药企“康泰医药”的法务总监张鹏,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律师函,脸色冷峻:“苏总,我是康泰医药的张鹏,你们拍摄的《生命的价签》,影射我司‘高价售药’,损害企业形象,现在要求立即停拍,销毁所有相关素材,否则我们将起诉侵权!”
片场瞬间安静下来,陈凯停下动作,老周的脸色也沉了下去。张鹏身后的助理递过一份资料,里面夹着几张剧本截图,圈出“某药企垄断抗癌药市场,单瓶售价3万”的段落:“你们这是恶意抹黑!我司研发一款抗癌药,投入20亿,历经10年临床试验,定价高是为了收回成本,支撑后续研发,不是你们口中的‘垄断暴利’!”
苏澈接过律师函,指尖划过“侵权”二字,却没有慌乱。他请张鹏到旁边的临时休息区,平静地说:“张总监,我们的剧本里,所有药企名称、人物都是虚构的,没有影射任何一家具体企业。但‘高价抗癌药’是蓝星真实存在的社会痛点,127位患者的采访笔记里,83%的人都面临‘吃不起药’的困境,这不是我们编造的。”
他拿出老周的用药笔记,翻到“每月药费4200元,儿子打两份工”的页面:“老周患肺癌晚期,吃的国产仿制药每月4200元,已经占了他家月收入的60%;还有小宇,白血病患者,进口药每月3万,家里卖了婚房才凑够第一个疗程的钱。我们拍这部电影,不是为了批评药企,是想让更多人关注这个矛盾——患者要活下去,药企要研发新药,这中间的平衡,需要社会一起探讨。”
张鹏却不接受这个解释,语气强硬:“不管你们怎么说,这部戏已经对我司造成负面影响!最近有投资者问我们‘是不是像电影里那样垄断定价’,股价都跌了2%!我最后再说一次,停拍,否则法庭见!”说完,他带着团队转身离开,留下一份“最后通牒”:48小时内停拍,否则启动诉讼程序。
片场的气氛变得沉重,陈凯皱着眉:“康泰是行业龙头,真要起诉,咱们的拍摄会受很大影响。”周明也担心:“我之前拍《归乡》,就被资本告过,光打官司就耗了半年,耽误了上映时机。”老周握着苏澈的手,声音发颤:“苏老师,不能停啊,这是我们的故事,停了就没人知道我们的难处了。”
苏澈看着老周焦急的眼神,想起开机仪式上“为生命发声”的承诺,心里有了决定。当天下午,他在澈心工作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没有邀请太多媒体,只请了几家关注民生的媒体和医疗领域的博主,现场还邀请了老周、小宇等3位患者代表。
发布会上,苏澈公开了《生命的价签》剧本修改说明,投影幕布上清晰地展示着:
1. 剧本中所有药企、人物均为虚构,未对应任何现实企业或个人,已在剧本扉页标注“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2. 剧本中“高价药”情节,均来自127位患者的真实采访记录,附部分患者签名的采访笔记照片;
3. 剧本同时呈现“药企研发成本高”的视角,如“某药企研发一款药投入20亿,周期10年”,参考了康泰医药等企业公开的研发数据,不存在“恶意抹黑”;
4. 剧组愿意与康泰医药及所有药企对话,探讨“药品定价与患者可及性”的平衡,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我们不会停拍。”苏澈的声音坚定,“因为这部电影,承载的是127位患者的期待,是老周想‘看到孙子上小学’的愿望,是小宇想‘病好后回公司做设计’的梦想。但我们也理解药企的难处,研发新药需要成本,我们愿意调整剧本细节,加入更多‘药企研发不易’的情节,让故事更客观,更全面。”
老周在发布会上哽咽发言:“我不是要骂药企,我知道研发药不容易,但我也想活下去。我每月吃4200元的药,儿子打两份工,我看着心疼,却没办法。我希望电影能播,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难处,也让药企知道,我们不是要‘免费吃药’,是想‘吃得起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