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林默就抱着厚厚的采访笔记赶来工作室。笔记里记满了患者的真实经历:有老人为了不拖累子女,偷偷停掉高价药;有年轻妈妈为了凑药钱,白天打工晚上摆地摊;还有药企研发人员的无奈——“原研药研发成本几十亿,不定价高,后续就没钱研发新药”。“这些矛盾太真实了,”林默翻到一页折角的笔记,“这个叫‘老周’的患者,和《生命的价签》里的吕受益很像,他说‘我想看着儿子结婚’,这句话我记了半年,太戳心了。”
苏澈接过笔记,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字迹,突然想起穿越前看《我不是药神》时的感动——好的现实题材电影,不是靠煽情赚眼泪,而是靠真实的细节让观众共情,让社会关注到被忽略的群体。“剧本改编要守住两个底线,”他对林默和张岚说,“一是不妖魔化任何一方——药企有药企的难处,患者有患者的无奈,不能非黑即白;二是要保护真实患者隐私,所有案例都要做艺术加工,避免对他们造成二次伤害。”
当天下午,团队就成立了《生命的价签》筹备组。李薇负责对接医疗专家和患者代表,第一时间预约了周主任的病房调研;夏沫整理蓝星的药品政策资料,标出“仿制药审批流程”“医保报销比例”等关键信息;林默则带着编剧团队,根据采访笔记调整剧本细节——把“程勇卖印度药”改为“程勇帮助国产药企推进仿制药临床试验”,既符合蓝星的药品监管政策,又保留了“为患者谋希望”的核心。
消息传到海外,之前合作的Viu平台特意发来邮件,希望能参与电影的东南亚发行:“《三国》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厚度,《生命的价签》关注的‘生命权’是全球共通的主题,我们相信这部电影能引发东南亚观众的共鸣。”亚马逊Prime Video也表达了兴趣,提出可以同步上线“药品可及性”的纪录片,与电影形成联动。
苏澈在工作室整理这些合作意向时,脑海里的系统光膜再次展开,补充了任务进度:
【《生命的价签》筹备进度更新:
- 医疗顾问团队已组建(含3位肿瘤科专家、1位药品研发工程师);
- 核心主创(导演林默、编剧团队)已到位,剧本初稿预计1个月内完成;
- 海外平台预约发行意向达5家,含Viu、亚马逊Prime Video等;
- 任务进度:15%(完成核心团队组建与题材确认)。】
他关掉光膜,看向窗外——瓷坊的窑火还在燃烧,老师傅应该在为“生命主题”瓷偶上釉;筹备组的办公室里,林默正和编剧讨论“临床试验”的剧情细节,李薇在核对患者调研的时间;远处的医院里,周主任或许正在为患者讲解用药方案,那些真实的故事,即将在银幕上被讲述。
苏澈拿起阿杰的信笺,轻轻放在《生命的价签》剧本大纲上。他知道,这部电影的筹备会比《三国》更难——要平衡真实与戏剧,要应对敏感的社会议题,要避免被资本干预。但就像当初坚持拍《三国》的细节一样,他相信,只要守住“关注现实、传递温度”的初心,这部电影就能像《青花瓷》《三国》一样,在蓝星掀起一阵“关于生命与希望”的讨论。
工作室的灯光渐渐亮起,筹备组的成员们陆续到齐,讨论声、键盘声、电话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关于“坚守与希望”的序曲。苏澈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坚定——《生命的价签》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它是一面镜子,照见现实的困境;更是一束光,照亮患者的希望。而他,会带着团队,把这束光,稳稳地打在蓝星的大银幕上。
喜欢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