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特刊不仅在纸质版热销,电子版上线24小时阅读量就破亿,各大社交平台都在讨论#2024澈心时代# #苏澈重塑华语文娱# 等话题。《音乐周刊》转载了长评,并补充道:“苏澈的影响力,早已超越音乐领域——他推动的原创保护,改变了行业规则;他带动的文化热,激活了非遗资源;他孵化的新人,让行业有了未来。这样的文娱人,才是真正的‘行业脊梁’。”
《影视评论》则聚焦《三国》带来的变革:“在‘流量剧’泛滥的年代,《三国》用实拍、用历史还原、用实力派演员,为影视行业树立了新标杆。而这一切的起点,是苏澈对‘文化IP’的坚持——他不仅是音乐人,更是文化IP的推动者,是影视产业升级的参与者。”
网友们的评论更是充满共鸣:“2024年最幸运的事,是听到了《青花瓷》,知道了原创数据库,期待着《三国》——谢谢苏澈,让我重新爱上华语文娱。”“以前觉得传统文化很老气,现在跟着《将进酒》学唐诗,跟着《长安谣》听琵琶,这就是‘澈心时代’的意义吧。”“林晓捐收入、李然推广琵琶、阿哲融合民乐——苏澈不仅自己厉害,还带火了一群有才华的人,这才是真正的影响力。”
行业大佬们也纷纷发声。周明远会长在社交平台转发特刊,配文:“作为音乐协会会长,我见证了华语文娱从‘迷茫’到‘清醒’的过程,而苏澈,就是那个带我们走出迷茫的人。2025年,期待‘澈心时代’继续发光。”陈舟导演则晒出《三国》的最新拍摄进度,说:“看到特刊里写《三国》的影响,更觉得肩上的责任重了——我们会继续打磨细节,不辜负‘澈心时代’的期待。”
苏澈看到特刊时,正在工作室和成员们一起整理2024年的纪念册——里面有粉丝送的青花瓷灯牌照片、原创数据库的后台截图、《三国》片场的花絮、林晓捐赠的证书,每一页都记录着“澈心时代”的点点滴滴。
“其实我没做什么。”苏澈翻着纪念册,笑着对成员们说,“是大家一起努力,才让这些改变发生——是老林熬夜调试数据库,是李然坚持推广琵琶,是林晓把善意传递下去,是每一位支持原创、支持文化的观众,才让‘澈心时代’有了意义。”
李然抱着琵琶,轻声说:“如果不是您当初鼓励我‘让琵琶走进流行乐坛’,我可能还在犹豫。是您让我们相信,传统文化也能很潮。”林晓也点头:“是您帮我改《岁月神偷》的歌词,让我敢把奶奶的故事唱出来。现在我能帮新人,也是跟着您学的。”
窗外的雪还在下,工作室的灯光却格外温暖。苏澈看着成员们的笑脸,看着纪念册里的每一个故事,突然想起穿越那天,兜里只有37块5,住在漏雨的出租屋,那时的他,从没想过能在蓝星开启这样一个“时代”。
他拿起手机,在社交平台发了一条动态,配着纪念册的照片:“2024,谢谢每一个和‘澈心’同行的人。‘澈心时代’不是我一个人的,是我们一起的——2025,继续用音乐传文化,用真诚做作品,一起去更远的地方。”
动态发布后,评论区很快被“2025加油”“期待伦敦演唱会”“《三国》快点播”的留言填满。淡蓝色的系统光膜在他眼前悄然展开:
【检测到2024年度媒体盘点确认宿主“年度最具影响力文娱人”身份,“澈心时代”成为行业关键词,触发“时代影响力”声望结算……】
【结算完成:获得声望值点,当前声望值累计点!】
【“文化全球传扬”第二阶段任务进度更新:因年度影响力加持,伦敦演唱会文化展升级为“中国文化周”,《三国》海外发行新增3家欧洲电视台,解锁“全球文化大使”预备权限(完成伦敦演唱会后正式激活)。】
苏澈关掉光膜,抬头看向窗外——江城的雪夜里,瓷坊的灯还亮着,老师傅应该还在为伦敦演唱会的纪念瓷偶忙碌;远处的写字楼里,或许有像他当初一样的年轻人,正在写歌、在创作、在坚持梦想。
喜欢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穿成穷学生,我用老歌火遍蓝星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