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机前的江城,总被一层薄雾裹着,可澈心工作室的氛围却比雾更沉——影视部的员工们低头刷着手机,眉头紧锁;艺人部的小姑娘攥着刚打印的舆情报告,指尖都泛了白;连一向爱笑的李然,都抱着琵琶坐在角落,没了往日练琴的兴致。
“苏老师,您看这个。”李薇把平板递过来,屏幕上是#苏澈只会改编没原创#的热搜词条,阅读量已经破了2亿,排在热搜第五。点进去,满屏都是带节奏的评论:“之前的《长安忆》不就是改的地球老歌吗?还吹什么原创教父”“他那些火的歌,细扒都有地球作品的影子,没了地球素材,他啥也不是”“现在要做《三国》OST了,怕是又要去扒地球的古风曲吧?”
更刺眼的是华星传媒旗下营销号发的长文,标题直接写着《从“改编”到“抄袭”?苏澈的“原创神话”该醒醒了》,里面翻出苏澈刚穿越时发布的《青花瓷》,牵强附会说“旋律像地球某首冷门古风歌”,又拿《长安忆》的改编说事,暗讽“澈心工作室的原创,不过是地球作品的搬运工”。评论区里,华星的水军跟着刷屏,甚至有人开始质疑《三国》IP的含金量:“连主创都没原创能力,这剧怕是要糊”。
苏澈站在窗边,看着楼下瓷坊飘起的淡蓝色窑烟——老师傅正在为《三国》烧制道具瓷剑,昨天还特意来跟他说“剑鞘上要刻‘忠义’二字,配关羽的角色”。他想起这一年多的日子:从在livehouse弹唱《青花瓷》,到推动原创数据库上线,再到为顾琛这样的实力派演员发声,每一步都踩着“原创”和“文化”往前走,可偏偏有人要在他最在意的地方,泼上一盆冷水。
“苏老师,要不我们发声明吧?把《青花瓷》《将进酒》的创作手稿都晒出来,还有《长安忆》的改编授权证明!”李薇急得声音发颤,“华星就是故意的,他们之前想抢《三国》的投资没抢到,现在故意搞事,想搅黄咱们的开机!”
陈舟导演也打来电话,语气凝重:“投资方刚才问我,要不要换OST创作者,怕这事儿影响招商。我跟他们拍了胸脯说苏澈没问题,可你得想想办法,别让质疑声盖过了作品。”
苏澈挂了电话,走到录音棚门口——老林正对着调音台叹气,屏幕上是《三国》OST的初稿,旁边放着他写的《将进酒》乐谱,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都是他熬夜改的。听到脚步声,老林抬头:“苏老师,要不咱们先把《三国》的主题曲发了?用实力说话。”
苏澈摇摇头,指尖划过乐谱上的音符:“发,但不是《三国》的主题曲。我要写一首新歌,一首只属于蓝星、只属于我在蓝星经历的歌——没有地球的影子,只有我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接下来的三天,苏澈把自己关在了录音棚里。他没看任何地球的资料,只凭着记忆里的碎片:第一次在江城街头闻到的桂花香,瓷坊老师傅烧瓷时额头的汗,林晓在livehouse唱《后来》时眼里的光,原创数据库上线那天,音乐人代表红着眼眶说“终于有家了”的模样,还有顾琛试镜时,眼神里从局促到坚定的变化。
“风掠过江城的巷,瓷烟绕着旧墙,谁在窑边哼着腔,釉色染了月光”——这是他写的第一段歌词,唱的是瓷坊的老师傅;“屏上的代码在淌,存着谁的乐章,一声‘原创’落纸上,有光暖了心房”——这是写给原创数据库的;“他曾把梦想藏,在舞台的角落旁,一句‘有实力别慌’,让星光落在肩膀”——这是顾琛的故事,也是所有被埋没的实力派的故事。
老林帮他编曲时,特意加入了江城的桂花香采样——那是去年秋天,他在瓷坊旁录的,风吹过桂树,沙沙声混着窑火的噼啪声,格外温柔;李然的琵琶也加得巧妙,在“瓷烟绕着旧墙”那句里,琵琶的音色像釉色流淌,细腻又温暖;阿哲还主动来和声,他的R&B转音,给这首歌添了几分现代感,却不抢戏,刚好衬出歌词里的故事。
录制的最后一天,澈心系的成员都来了,挤在录音棚外听。当苏澈唱到“蓝星的风啊,吹过我的肩膀,带着每段相遇的光,把平凡的故事,唱成远方”时,林晓偷偷擦了眼泪——她想起自己在livehouse被苏澈发现的那天,风也是这样温柔,带着希望的味道。
第四天早上八点,苏澈没有发任何预告,直接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线了这首《蓝星的风》。封面是瓷坊老师傅特意画的——江城的巷弄里,一个抱着吉他的人站在瓷坊前,风里飘着桂花和瓷烟,旁边写着“献给蓝星的每一段相遇”。
上线十分钟,《蓝星的风》冲进热歌榜前五十;半小时后,登顶榜首;两小时后,评论破10万;到中午十二点,评论数定格在20.3万,播放量破亿,#蓝星的风 原创的力量# #苏澈打脸质疑# 两个话题直接冲上热搜第一,把之前的负面词条彻底压了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