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老街的“时光咖啡馆”里,午后的阳光透过木质窗棂,在桌面上洒下细碎的光斑。苏澈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放着一杯没加糖的美式咖啡,手里摩挲着那个青花瓷吊坠——这是《江城音乐报》的专访,也是他爆红后第一次接受纸质媒体的深度采访。记者李姐是行业里出了名的“敢说”,之前写过不少揭露流量造假的报道,出发前周建明特意叮嘱:“不用藏着掖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她要的是真实,不是套话。”
李姐放下录音笔,指尖在笔记本上敲了敲,没有绕开敏感话题,直接开门见山:“苏老师,先聊聊《晴天》吧。它挤掉赵宇的《甜宠法则》登顶时,赵宇团队发了通稿,说您‘靠运气’‘借情怀上位’,您怎么看?”
苏澈端起咖啡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让他原本有些紧张的情绪平复了不少。他放下杯子,手指轻轻搭在桌沿,语气平静却坚定:“运气可能会让一首歌火三天,但不会让它在热歌榜待上一周,更不会让学生们在体育馆里大合唱。《晴天》的热度,是听众用耳朵投出来的票——他们循环这首歌,不是因为‘情怀’两个字,是因为歌里的‘雨渐渐’‘没说出口的遗憾’,刚好戳中了他们的青春。”
李姐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他会这么直接。她原本以为新人面对顶流的质疑,多少会有些回避,没想到苏澈不仅不躲,还把“听众投票”这个点说得这么透彻。她笔锋一转,抛出了更尖锐的问题:“赵宇是华星娱乐的顶流,手里握着综艺、影视OST的顶级资源,业内都知道,得罪华星很难有好发展。您不怕被他打压吗?比如后续拿不到资源,甚至被限流?”
咖啡馆里的背景音乐恰好停了,空气里只剩下咖啡机运转的轻微声响。邻桌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听到“赵宇”“打压”,下意识地朝这边看了过来,眼里满是好奇。苏澈没有回避李姐的目光,也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反而稍微提高了音量,让回答更清晰:“怕吗?说实话,一开始有点担心——毕竟我只是个新人,没那么多资源可以抗衡。但后来我想通了,音乐行业的核心是‘好作品’,不是‘好资源’。”
他拿起桌上的青花瓷吊坠,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纹路,语气里多了几分坦然:“华星能发通稿说我‘靠运气’,但不能让听众关掉耳朵;能抢影视OST资源,但不能让学生们停止合唱《晴天》。您看,上周江城理工大学的巡演,有个男生举着灯牌说‘谢谢我让他们有像样的青春歌’——那才是我最在意的‘资源’,是听众的认可,不是资本给的机会。所以,我不怕被打压,因为我知道,只要我还能写出让大家有共鸣的歌,就有人愿意听。”
“音乐靠耳朵投票,不是靠通稿。”
最后这句话,苏澈说得格外轻,却像一颗小石子,在李姐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她从事音乐记者十年,见过太多新人在顶流面前唯唯诺诺,见过太多人把“资本”“资源”挂在嘴边,却很少有人像苏澈这样,把“听众”“共鸣”当成对抗压力的底气。她低头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下这句话,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在安静的咖啡馆里格外清晰。
采访进行到后半段,李姐的问题渐渐温和起来,聊起《青花瓷》的创作灵感,聊起校园巡演时的感动,聊起对未来的规划。苏澈说起老林熬夜帮他改编曲,说起林晓带着粉丝做灯牌,眼里满是笑意:“我不是一个人在往前走,身后有太多人在帮我,所以我不敢偷懒,只能把歌写得更好,才能对得起他们的支持。”
采访结束时,李姐主动提出想拍一段短视频,“不用摆拍,就记录您聊音乐的样子”。苏澈没有拒绝,坐在窗边,拿起旁边的吉他,轻轻弹了一段《晴天》的间奏。阳光落在他身上,白衬衫袖口的补丁若隐若现,却丝毫没有违和感,反而多了几分真实的烟火气。李姐用手机录下了这段视频,配上刚才苏澈回应“怕不怕打压”的片段,没有加任何特效,只简单配了标题:“苏澈:音乐靠耳朵投票,不是靠通稿。”
当天晚上八点,这段不到两分钟的短视频被《江城音乐报》发布在抖乐账号上。起初只是粉丝在转发,可没过半小时,就被几个音乐类大V转载——有人是被“音乐靠耳朵投票”这句话戳中,有人是反感赵宇团队的通稿操作,还有人是被视频里苏澈弹吉他的安静模样打动。
九点半,#苏澈 音乐靠耳朵投票#的话题突然冲上抖乐热搜30位,播放量半小时破100万;十点,话题爬到热搜20位,播放量破300万,评论区里全是支持的声音:
“说得太对了!天天看流量发通稿,烦都烦死了,苏澈才是真正做音乐的!”
“之前赵宇团队说苏澈靠运气,现在看看《晴天》的合唱视频,这是运气能换来的吗?”
“苏澈的底气来自听众,不是资本,这才是音乐人该有的样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