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的清晨还裹着初秋的凉意,苏澈却被手机持续震动的嗡鸣声惊醒。他揉着惺忪的睡眼摸过手机,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消息瞬间涌入眼帘——林晓发来的截图、星火同事的祝贺、粉丝群的@提醒,最醒目的是周建明凌晨三点发的微信:“阿澈,起来看热歌榜!《晴天》冲上去了!”
苏澈的困意瞬间消散,手指颤抖着点开乐云音乐APP。首页“热歌榜”的红色标题下,原本霸占榜首两周的华星娱乐顶流赵宇的《甜宠法则》,此刻竟被挤到了第二位,而第一位的位置上,赫然挂着他的《晴天》——歌曲封面是他在录音棚里弹吉他的侧影,播放量显示“286万”,比第二名的《甜宠法则》多出整整30万,且数字还在以每分钟上千的速度飙升。
“真的……登顶了?”苏澈盯着屏幕,反复确认了三遍,才敢相信这个结果。他想起三天前EP上线时服务器崩溃的盛况,想起粉丝在评论区分享的青春故事,想起制作团队熬夜调整《晴天》后期的日子,眼眶突然有点发热——从初赛被质疑“歌词晦涩”,到现在登顶热歌榜,他用一首关于青春遗憾的歌,打败了被资本包装的“流量神曲”。
他点开《晴天》的评论区,满屏的“恭喜登顶”几乎要溢出屏幕:
“从初赛听到现在,终于等到《晴天》第一!苏澈值得!”
“谁懂啊!循环《晴天》三天了,每次听到‘雨渐渐大到我看你不见’都要哭!这才是真正的音乐!”
“把《甜宠法则》挤下去太解气了!终于不用听‘爱你爱到转圈圈’了!”
“苏澈用实力证明,好音乐不需要靠流量,靠真心就能打动人!”
就在苏澈沉浸在喜悦中时,手机突然弹出一条娱乐新闻推送,标题刺眼得让他瞬间皱紧眉头——《新人苏澈靠运气登顶热歌榜,赵宇团队回应:市场需要理性看待》。
点开文章,里面引用了“疑似赵宇团队工作人员”的匿名采访:“《晴天》能火,更多是靠运气——赶上了校园季的情怀红利,加上平台推流和粉丝刷数据,缺乏长期竞争力。赵宇老师的《甜宠法则》是经过市场验证的爆款,两周播放量破千万,不是靠短期情怀就能超越的。”
文章还配了两张对比图:一张是《晴天》的评论区“重复内容占比35%”(暗指粉丝刷评),另一张是《甜宠法则》的“路人听众占比68%”(强调国民度),字里行间都在暗示《晴天》的登顶是“水分所致”,而非实力。
这条通稿像一颗石子,瞬间在互联网上激起千层浪。华星娱乐的粉丝立刻在评论区围攻:“靠情怀上位算什么本事?有本事跟赵宇比商演数据啊!”“刷数据还敢吹?乐云赶紧查一查!”“赵宇老师不跟新人一般见识,你们还蹬鼻子上脸了!”
苏澈的粉丝自然不甘示弱,纷纷晒出《晴天》的路人反馈截图:“我不是粉丝,只是偶然听到,想起自己的青春,这也叫刷数据?”“《甜宠法则》除了‘甜’就是‘爱’,有什么营养?”“赵宇团队输不起就发通稿,太掉价了!”
两边粉丝的争吵很快冲上热搜,#赵宇团队说苏澈靠运气#的话题短短半小时就爬到了抖乐热搜20位,下面的评论区俨然成了“战场”,连路人都忍不住加入讨论:“客观说,《晴天》确实比《甜宠法则》有诚意,靠情怀火也是本事啊!”“华星这操作太败好感了,输了就说别人靠运气,格局小了。”
苏澈看着越来越激烈的争论,心里没有愤怒,反而多了几分平静。他知道,《晴天》的登顶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赵宇作为华星力捧的顶流,长期垄断热歌榜,《晴天》的出现,不仅打破了这种垄断,更证明了“非流量”的原创音乐也能获得市场认可,这无疑是对“流量至上”模式的挑战。
他没有立刻在社交平台回应,而是先拨通了周建明的电话。
“阿澈,你看到通稿了吧?”周建明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怒气,“华星这是输不起!我已经让法务部准备监测数据,只要他们敢造谣‘刷数据’,我们就起诉!另外,乐云那边也说了,会出具《晴天》的真实播放数据报告,证明没有水分。”
“周总,不用这么急。”苏澈的声音很平静,“他们说我们靠运气,那我们就用实力证明运气之外的东西。《晴天》的热度不是短期的,它的情感共鸣是长期的,我们不用跟他们吵,让数据说话就好。”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我想今天中午发一条动态,不回应争论,就分享《晴天》的创作故事——比如原主的青春遗憾,比如我们怎么调整的吉他伴奏,让大家知道这首歌不是靠‘运气’,是靠真心做出来的。”
周建明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苏澈的用意:“好!这个思路好!与其跟他们撕逼,不如用故事打动更多路人,这才是我们的优势。我让市场部配合你,把创作故事做成图文,同步到各个平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