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录音棚的卡座机正播放着《晴天》的demo片段,吉他的扫弦声混着淡淡的电流音,在狭小的空间里绕了个圈,落在苏澈耳中。他趴在调音台前,手指在谱纸上画着修改符号——刚用5000声望值兑换了“编曲优化(中级)”技能,正琢磨着给《晴天》加一段钢琴前奏,让旋律更有青春感。
“这里的转音再柔一点,就能勾住耳朵了。”老林坐在旁边,手里转着螺丝刀,眼睛盯着调音台的波形图,“你这歌比《青花瓷》更贴年轻人,要是发出去,热度肯定不差。”
苏澈刚想点头,兜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不是刘姨的旧手机——那部手机他用来传文件,新手机是昨天刚买的二手智能机,花了800块,专门用来接电话和看数据。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未知来电”,归属地是江城,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请问是苏澈老师吗?我是星途传媒的经纪人王浩。”电话那头的声音很热情,带着几分急切,“我们关注您很久了,《青花瓷》的数据太亮眼了,想跟您聊聊签约的事——我们公司给您开5:5分成,还能提供专业录音棚,您看什么时候有空见个面?”
苏澈愣了一下。星途传媒他知道,是江城本地的小公司,之前签过几个校园歌手,可惜没什么水花。5:5分成虽然比行业平均的4:6好,但他现在有《青花瓷》的版权在手,乐云的推荐资源也稳定,小公司的资源怕是帮不上太多忙。
“谢谢王经理的认可,不过我目前还在准备下一首歌,签约的事暂时没考虑。”苏澈礼貌地拒绝了。
挂了电话,还没等他把手机揣回兜里,又响了——这次是“盛世文娱”的来电,也是一家中型公司,给出的条件比星途好点:4.5:5.5分成,承诺推一次综艺资源,但要求苏澈“多唱流行曲风,少搞古风”。
“古风受众太窄,您要是能转型唱甜宠歌,我们保证三个月内让您上热歌榜前三。”经纪人的语气带着诱惑。
苏澈还是拒绝了。他穿越到蓝星,不是为了唱“爱你爱到转圈圈”的口水歌,而是要把地球的经典带过来,转型甜宠风,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现在的公司,就知道盯着流量。”老林把螺丝刀放在桌上,撇了撇嘴,“你可别被他们忽悠了,真签了约,指不定要让你改多少东西。”
苏澈点点头,刚想把手机调成静音,屏幕又亮了。这次的来电显示不一样——“华星娱乐-李娜”,后面还跟着一个金色的“官方认证”标识。
苏澈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华星娱乐,蓝星华国的头部经纪公司,签过三个顶流歌手,手里握着乐云、酷听的顶级推荐位,还有影视、综艺的资源,说是“文娱圈半壁江山”都不为过。他们怎么会找自己?
“苏澈老师,您好,我是华星娱乐艺人部的总监李娜。”电话那头的声音沉稳又干练,和之前两个经纪人的热情不同,带着一种上位者的从容,“我们内部开会讨论过您,一致认为您是今年最有潜力的原创歌手,想跟您谈一份独家合约。”
老林在旁边听到“华星娱乐”,手里的杯子差点没拿稳,凑过来小声说:“华星?这可是大公司!你小心点,他们合约里坑多。”
苏澈示意老林别担心,对着电话说:“李总监您好,感谢华星的认可,不知道您这边的合约条件是怎样的?”
“很简单。”李娜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几分掌控感,“五年独家合约,公司给您配顶级团队——包括编曲、造型、公关,乐云首页Banner每月至少两次,综艺资源优先对接,影视OST也能给您争取。”
这些条件确实诱人,尤其是“乐云首页Banner”和“影视OST”,对任何新人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苏澈握着手机的手指紧了紧,追问:“那分成比例和其他要求呢?”
电话那头顿了一下,似乎早就料到他会问:“分成是3:7,公司7,您3。毕竟公司要投入大量资源包装您,这个比例很合理。另外,您的作品风格需要调整——古风可以保留,但要加入流行元素,比如电音;造型也要重新设计,得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商演和综艺要配合公司安排,每年至少20场。”
3:7分成?还要改风格、配合商演?
苏澈皱起了眉。3:7的分成,意味着他辛苦写歌、录歌,大部分收益要归公司;改风格更不用说,《青花瓷》要是加了电音,那股细腻的意境就全毁了;每年20场商演,他哪还有时间创作新作品?
“李总监,3:7的分成是不是太低了?而且我不想改作品风格,《青花瓷》的意境需要保持纯粹。”苏澈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几分坚定。
“苏老师,您可能对行业不太了解。”李娜的语气里多了几分耐心,却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强势,“新人签约都是这个比例,您现在有热度,但没有持续输出的能力,公司的资源就是帮您把热度转化为长期价值。至于风格,纯粹的古风受众有限,加电音是为了让更多人接受您的歌——您看赵宇,就是靠甜宠+电音火起来的,一年能赚几个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