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杨志才心情很好,和蒋蔓一块吃过早饭。
人生际遇很奇怪,刚还疾风骤雨,转瞬间已雨过天晴,风和日丽。
似乎在一刹那间,当自己的念头从阴转晴后,杨志才觉得自己的世界,所见皆是阳光。
在宿舍,两人正计划中午搞点什么,品尝“蒋”厨娘的好手艺时,一个传呼留言过来:小北请你速回电。
杨志才 赶紧下楼到公用电话,把电话回了过去。
“志才,我家里出了急事,需用钱,你哪有吗?”
电话刚接通,来不及说什么事,王小北的声音就传了过来。
“大概要多少?”杨志才也没磨叽。
“三千。”
“那你直接到公园这边来,我拿给你。”杨志才说道。
电话挂断,杨志才就上楼了;心想小北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么急。
他上楼给蒋蔓说了这个事,知道是大事。蒋蔓催他回去,后面再说。
杨志才打车回家 ,不到10分钟,王小北面带焦虑,背着个包,就进了早就打开的家门。
三嫂端过来杯水,他也没喝,直接说,“志才,我父亲在家帮人盖房子,从三楼上摔下来了。”
说着眼里都含着泪水,“我估计至少是骨折,甚至更严重,伤及内脏的话,会有生命危险。”
“这么严重吗?”杨志才说。
“你这是要马上赶回去吗?”
“嗯,家里本来没钱,我自己就只有1千多,所以只能先找你了。”王小北说。
“我这里有3500,你先拿着;不够的话,周一、周二我从股市取,一定要把叔叔的伤治好,其他不用管。”
说着,把钱交到王小北手上。
王小北拿着钱,紧紧抓住他的手,“感谢的话,就不说了,我得马上回柳池。”
杨志才要了他的账号,才送他下楼。路上强调,钱不够一定要给他电话,
这才看着王小北,上了出租车,绝尘而去。
他知道王小北省吃俭用,帮补家里 ,能存下这些钱,已是极限了。
贫困家庭的孩子,不管你能力再强;遇到这种事情,金钱就是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往往让人进退失据。
杨志才重活一世,暗自下定决心。
一定要在钱方面,多给王小北这样的兄弟,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样,他们才能放下包袱和责任枷锁,飞得更高!
星期天,早饭后,杨志才问了三哥的学车情况。
三哥说,最近已经在开始上路了。
学得不错,就是倒车,和一些交通规则还没吃透。
杨志才还没说话,三嫂说,今天是他的生日,问他怎么过?
他就计划把李学文和王哥、吴哥晚上叫上,一块吃个饭。普通的生日不必看得么重。
大约十点钟,他决定到李学文那里去下,问问出租车的事。
知道他要过来,李学文也没出门。两人聊了下工作,他也说了晚上一块吃饭的事。
李学文说,中午在他这里随便吃点,下午看王哥有空没有,一块再商量。
杨志才觉得这样也好,不必太麻烦。
等到有三点多,李学文才去叫的王哥,说是上晚班的时候,一般这时才会起床。
王哥过来,三人就买车的事一通商量,相谈甚欢。
王哥提到,以后买车的话,他也来帮他,杨志才表示欢迎。
他还说,目前出租车赚钱不错,一个班纯利都有300多。白、夜班就有6、7百块了。
跑车后赚的利润,存下来继续买车;一辆车四个月,利润就够了。
杨志才当然知道,在滴滴打车出来前,这个行业还有10几年的高红利期。
所以当即表示就这么干,以后车多了,还需要王哥多操心。
三人正在畅想,开个出租车公司的时候,杨志才的传呼响了。
一看, 原来是贾哥的留言:我师父已到新绵,有空喝个茶。
杨志才把贾哥的情况说了下,王哥和李学文两人兴趣很浓,表示一块去。
于是三人下楼,回电话给贾哥,知道在东湖附近的,一家名为“友友茶楼”见面。
不远,打个车几分钟就到了。
贾哥站在门口,特别嘱咐杨志才,见到他师父得叫先生。
几个人进到屋里,便远远见到临窗的位置,坐着个50岁左右的中年人。
比较瘦,穿的是藏青色布扣上衣,颈上挂着紫檀珠吊了个铜色的牌,下穿黑色宽大绸裤,一双手工布鞋。
下颚蓄着五公分左右的白色胡须,初看就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左手上还裹着几圈小紫檀串珠。
贾哥介绍说,“师父,这是小杨。”
“先生,您好!”杨志才赶紧恭敬的打了招呼。
“我姓黄”,先生握手时简单地说了句。
“黄先生,这是我朋友李学文和王哥”,杨志才又接着介绍道。
“大家都随便坐。”黄先生招呼道。几个人这才相继坐下。
贾哥介绍说,“我师父的身份是正一派道士,平常主要在广德那边山上修行,很少出山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