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协议”的审判之光彻底消散,那源自宇宙本底的冰冷“注视”亦如潮水般退去,不留丝毫痕迹。极西之地的虚空,仿佛被一只无形巨手抚平了最后的涟漪,只剩下一种深沉的、前所未有的 宁静。这并非死寂,而是一种根基稳固、得到宇宙最终“承认”后所呈现出的 秩序性的平和。
林守心悬浮于混沌网络的核心,感受着体内那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力量循环。混沌本源不再是之前那种需要不断“界定”与“维持”的活跃状态,而是变得如同浩瀚星海,深邃、磅礴且 自成体系。胸膛处的混沌漩涡缓缓旋转,其核心那枚梵盘之钥的印记,散发着温润而古老的光泽,仿佛与宇宙间某种无形的、支撑万物存在的 底层规则脉络 连接在了一起。
他,林守心,以及他所缔造的混沌网络、秩序基点,乃至其庇护下的玄梵两界,已然从一个需要被“观察”和“评估”的“混沌变量”,正式晋升为这片宇宙星域中一个 合法的、稳固的“纪元常量”。如同在无尽汪洋中,打下了一根坚不可摧的 “纪元锚点”。
这锚点的确立,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且立竿见影的。
首先,是混沌网络与玄梵两界法则织锦的 深度融合。
之前,混沌网络更像是一个外挂的“修复程序”和“防御系统”,与两界本身的法则存在一定的隔阂。但此刻,在“归零协议”的最终“认证”下,网络的每一根“法则纤维”,每一个节点,都如同植物的根系,深深地扎入了两界的本源之中,与之血脉相连,呼吸与共。
昆仑山万灵养魂阵的光芒不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化作了整个玄界灵脉网络的一个 核心枢纽,自主地调节着天地灵气的流转与分配。枯竭的灵脉得到前所未有的滋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复苏、拓展,甚至在一些原本灵气稀薄的区域,有新的灵脉正在孕育诞生。
青木镇守心祠的石像,其眉心那点混沌光点已然稳固,不再闪烁,而是如同一个微型的秩序节点,悄然改善着周边数百里的风水和气运,草木更加葱郁,生灵更具灵性。
梵界须弥山的残骸之上,竟有纯净的梵光重新凝聚,虽然远不及上古辉煌,却象征着这片土地正在从根源上焕发生机。乳海之畔,娜迦族的歌声引动的浪潮中,开始蕴含着一丝微弱的、与新秩序共鸣的创生之力。
整个两界的法则,变得更加 坚韧、有序,并且带上了一种独特的 “混沌包容” 特性。这种秩序并非死板僵化,而是如同生命体般,具备了一定的 自我调节 与 演化适应 能力。这是林守心的混沌大道,成功烙印于此方天地本源的最直接体现。
其次,是林守心自身权柄的 质变。
他心念微动,无需刻意催动力量,其意志便能自然而然地与两界的山川河流、草木众生产生共鸣。他“看”到的不再仅仅是能量流动和法则脉络,更能清晰地感知到每一处地域的 “历史沉淀”、“情感汇聚” 以及 “未来可能性”。
他尝试着对一个因战火而灵气枯竭的山谷,传递出一丝“复苏”的意念。
下一刻,山谷并未立刻变得灵气充盈,而是其地底深处,几条原本已经萎缩的细小灵脉,仿佛被注入了最本源的生机,开始自发地、缓慢而坚定地重新搏动、延伸。山谷中的草木,也仿佛得到了冥冥中的指引,一些更具生命力的种子开始萌芽,取代那些顽固执着的枯败植株。
这不再是强行注入能量的“修复”,而是 引导世界本身潜力 的 “催化” 与 “启迪”。他仿佛成了这片天地的“守护意志”本身,其存在本身,就在不断地、温和地优化和提升着整个世界的“健康度”。
然而,纪元锚点的确立,在带来内部稳固与升华的同时,也如同在黑暗的宇宙森林中,点亮了一座最为耀眼的 灯塔。其光芒,再也无法隐藏,也无需隐藏,正以一种超越空间的方式,向着更加浩瀚的万界星空,宣告着自身的存在。
“织网者”的信息网络变得异常活跃,但它不再仅仅是记录,更像是成为了一个 信息中转站。无数来自遥远星域、不同维度、甚至不同时间线的 探查意念、交流请求 乃至 模糊的祝福与警惕,开始通过这些无形的网络,若隐若现地投向这个新生的“纪元常量”。
这些意念大多古老而晦涩,充满了试探性。
林守心能隐约感知到,一些意念充满了纯粹的好奇,如同发现新邻居的学者;一些则带着审视与权衡,似乎在评估这个新常量对现有宇宙格局的影响;还有一些,则隐含着极其微弱的、与“熵寂低语者”同源但更加古老的 寂灭意韵,它们并未靠近,只是在极遥远的深渊中冷冷“注视”,带着一种近乎本能的排斥。
这便是成为“纪元常量”必须面对的——万界潮汐。
你不再是偏安一隅的孤岛,而是浩瀚星海中的一员,必然会与其他的“岛屿”、其他的“大陆”、乃至深海中潜藏的巨兽产生联系与碰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