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荐书风波暗流涌 灵光一闪点券生**
县衙后堂,气氛比上次更为凝滞。
县令周文渊端坐主位,面色看似平静,指尖却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显露出内心的不宁。他身旁还坐着一位面白无须、眼神略显倨傲的中年文官,乃是县学教谕,姓孙。
“陈观,你来了。”周文渊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今日请你来,是为府试荐书一事。按制,县试优异者,由县衙与县学共同出具荐书,保送府试。你的才学,本官与孙教谕都是认可的。”
他话锋一转,看向孙教谕。孙教谕清了清嗓子,接口道:“陈观,你县试亚元,才华横溢,本应是此次府试我清泉县的翘楚。然,荐书之事,关乎一县文风体面,不仅需考量才学,亦需审度品性。”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陈观:“近日,县内颇有流言,关乎你与赵家之纷争,更涉及一些……嗯……神异之事。譬如当众施展‘袖里乾坤’搬运重物,引得市井哗然。圣人云,子不语怪力乱神。我辈读书人,当以经义立身,以文章报国。此等惊世骇俗之举,恐非正道,易引人非议,有损斯文啊。”
果然来了!赵家的反击,精准地打在了“品性”和“非议”上,搬出了“圣人云”这面大旗。这孙教谕,显然是收了赵家好处,或者本身就是个迂腐之辈。
陈观心中冷笑,面上却依旧恭敬:“教谕大人明鉴。学生自幼苦读圣贤书,深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理。与赵家之事,乃因其欺压良善,学生路见不平,据理力争所致,问心无愧。至于那‘袖里乾坤’……”
他略一停顿,脑中飞速运转。硬扛“神异”之说,在当下环境确实容易授人以柄,必须给出一个合乎“理”的解释。
“……实乃祖传的一种戏法杂耍,配合些许药理,营造出的障眼之法,意在震慑宵小,并非什么神通。学生深知读书人本分,从未以此眩惑人心,更不敢有损斯文。若因此惹来非议,学生愿向教谕与县尊大人保证,日后定当更加谨言慎行,专注于举业,不参与无谓之争。”
他这番说辞,将“神通”定义为“戏法杂耍”和“药理障眼”,既解释了现象,又符合“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准则,同时表态专注于举业,可谓滴水不漏。
周文渊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他并不完全相信陈观的说辞,但他需要的是一个台阶,一个能堵住孙教谕和赵家之口的理由。陈观给出了这个理由。
“原来如此。”周文渊微微颔首,“既是祖传戏法,用以自保,倒也情有可原。年轻人血气方刚,见义勇为是好事,但切记分寸,莫要因小失大,耽误了前程。”
他看向孙教谕:“孙教谕,你看……陈观已知错能改,其才学亦是实打实的县试亚元。若因些许流言与非议,便剥夺其府试资格,岂非让我清泉县痛失人才,令其他学子寒心?届时府尊问起,我等亦不好交代啊。”
孙教谕脸色变幻,周文渊抬出了府尊和清泉县文风体面,他也不好再强硬反对,只得悻悻道:“既然县尊大人如此说,下官亦无异议。只是望陈观你好自为之,莫要再惹是非,专心备考。”
“学生谨遵教诲。”陈观躬身行礼,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这关,算是暂时过了。但他知道,赵家绝不会就此罢休,府试路上,恐怕还有更多刁难。
拿到盖有县衙与县学大印的荐书,陈观走出县衙,并未感到多少轻松。实力的提升,迫在眉睫。点券,必须想办法获取!
**回到小院,陈观将自己关在房中,开始梳理获取点券的可能途径。**
“完成任务”、“探索未知”、“达成成就”。任务列表空空如也,成就虚无缥缈,探索……铃山洞天算是探索了,奖励也已发放。
“先生,”诸葛亮的声音响起,“或许,‘探索’并非仅指地理上的未知。对已知事物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破解其奥秘,或许也能被系统认可。例如,那枚地师印,除了是信物,是否还有其他未发掘的功用?那《初级风水堪舆术》残卷,若能补全或领悟更深,是否也算一种‘探索’?”
诸葛亮的话如同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陈观的思路!
对啊!探索知识、破解物品奥秘,同样可以是“探索”!
他立刻取出那枚地师印,再次仔细端详。之前只是凭借它开启了洞天传承,并未深入研究其本身。他尝试着将修炼《小周天吐纳诀》得来的一丝更精纯的气息,缓缓渡入印中。
与之前被动激发不同,这一次,他主动引导气息,仔细感知印玺内部的构造与能量流转。
起初依旧如同石沉大海,但当他持续注入气息,并辅以一丝精神力仔细探查时,地师印内部那看似浑然一体的材质中,仿佛有极其细微、复杂的纹路被悄然点亮!
【叮!宿主主动探索并初步解析“地师印”内部基础符纹结构(1%),对法器认知加深。奖励点券:+15!】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