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遇”基地的开放日,定在了一个秋高气爽的周末。经过周凯带领团队连日来的精心筹备,原本带着浓厚旧工业气息的红星厂区角落,被打扮得焕然一新。崭新的红色横幅悬挂在厂门口——“热烈欢迎各界朋友莅临旭遇新材料指导交流”,“遇龙腾飞,匠心铸就”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厂区内,道路清扫得一尘不染,划分出了清晰的技术展示区、生产参观路线、钓竿体验区以及临时的休息交流区。
孙宇和李文博带领技术团队,连夜调试好了演示设备。巨大的展板上,用清晰的图表和实物样品,展示了“虎煌”材料从回收碳纤维废料的分拣、处理,到界面改性剂复配、低压热压成型,再到最终性能测试的全过程。旁边陈列着“虎煌”材料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对比数据,以及厚厚一摞专利证书、权威检测报告复印件,供来宾随意取阅。
车间里,陈平师傅亲自督阵,工人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精神抖擞。那条刚刚完成初步调试、从日本引进的二手生产线,也被擦拭得锃亮,虽然尚未正式投产,但已然透露出现代化生产的气息。另一边,原有的生产线上,“遇龙”钓竿正在有序地生产,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王小虎虽然右手不便,但依然用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来回巡视,确保万无一失。
钓竿体验区设在厂区一角相对平整的空地上,设置了几个简易钓箱和水盆,里面游弋着从附近水库买来的活鱼,大小各异,方便来宾亲手体验“遇龙”钓竿的调性和手感。程晓风老爷子和秦老爷子早早便到了,两位泰斗级人物往体验区一站,本身就是最好的活广告和品质保证。
陈遇和林莉身着得体的商务装,站在厂门口迎接到来的宾客。林莉今天略施淡妆,显得干练而优雅,陈遇则是一身合体的深色夹克,沉稳中透着自信。毛蛋和周凯穿梭在人群中,负责引导和协调。张伟坐镇网络运营中心,确保现场可能需要的网络支持和后台数据安全。
来宾络绎不绝,有之前合作愉快的客户,如深圳王总派来的代表;有慕名而来的潜在经销商,从全国各地赶来;有行业媒体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拿着录音笔;还有通过钓友论坛报名筛选出来的热心钓友代表,脸上洋溢着好奇与期待。当然,也少不了那两位“渔火”派来的“观察员”,他们混在人群中,眼神闪烁,不时交头接耳,记录着什么。
上午九点整,开放日活动正式开始。陈遇作为东道主,首先发表了简短而热情的欢迎辞。他没有过多渲染钓王杯的冠军荣耀,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旭遇”创业的初衷、技术创新的艰难历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上。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敞开大门,不是为了炫耀成绩,而是为了坦诚交流。‘旭遇’从一个小小的梦想起步,走到今天,靠的是对技术的敬畏、对品质的坚持,以及在座各位的支持。我们深知,前路依然漫长,挑战依然严峻。但我们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坚守匠心,中国人一定能做出世界一流的好产品!”陈遇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厂区,清晰而有力,赢得了阵阵掌声。
欢迎辞后,活动进入自由参观和交流环节。来宾们按照指引,分流到各个区域。
技术展示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孙宇和李文博轮流上阵,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围观的来宾讲解“虎煌”材料的技术原理和优势。当孙宇提到通过独特的界面改性技术,成功解决了回收料性能不稳定的世界性难题时,几位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频频点头,提出了几个相当专业的问题,孙宇和李文博从容应对,对答如流,充分展现了“旭遇”扎实的技术底蕴。
“原来如此,动态调整改性剂配比,这思路很巧妙!”一位白发老专家赞叹道,“年轻人,你们这个技术,很有前瞻性啊!”
“渔火”的观察员也挤在人群中,试图找出技术描述中的破绽,但面对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他们只能悻悻地记录,却无从反驳。
生产参观路线更是让来宾们直观感受到了“旭遇”对质量的严苛要求。陈平师傅亲自做向导,讲解从碳布裁剪、卷制、打磨、涂装到最终调校的每一道工序。看到工人们一丝不苟的操作,看到线上严格的质检标准,尤其是那台记录了每一支钓竿生产数据的电脑系统,不少经销商露出了放心的表情。
“看看这竿壁的均匀度,这涂装的光洁度,确实是用心了。”一位来自东北的资深钓具经销商对同伴低声道,“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难怪能在钓王杯上拿冠军。”
“渔火”的观察员试图靠近新生产线拍照,被眼尖的毛蛋礼貌地拦住:“不好意思,这位先生,新设备还在调试阶段,涉及一些商业机密,暂时不对外开放参观,请您理解。”对方只得讪讪退开。
钓竿体验区则是欢声笑语不断。程老爷子宝刀未老,随手拿起一支“遇龙·潜渊”,看似随意地一抛,竿尖划出优美的弧线,精准地将饵料送入水盆中央,引来一片喝彩。他随后将钓竿递给跃跃欲试的钓友们,让大家亲手感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