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春夏之交,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然过半。和煦的春风逐渐染上了一丝暑气,而随之而来的,是弥漫在校园每个角落的、名为“期中考试”的紧张氛围。
在上海水产大学,陈遇感觉自己像一只被上紧了发条的陀螺,疯狂地旋转着。蒋教授的项目进入了关键的数据采集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重复实验和精确记录。与此同时,各门专业课的期中考试也接踵而至。《水产动物营养学》的代谢能计算、《养殖水环境化学》的复杂公式推导、《鱼类生理学》的机制背诵……每一门都不轻松。
实验室、教室、图书馆、宿舍,四点一线的生活几乎榨干了他所有精力。他常常在实验室忙到深夜,回到寝室还要就着台灯复习功课。台灯微弱的光圈下,是他写满公式的草稿纸和画着各种鱼体结构图的笔记本。有时看着看着,眼前的数据和鱼的肠肝胰脏就会开始打架。
“老陈,还在肝呢?瞅你这脸绿的,快赶上咱实验桶里的绿藻了!”赵强半夜起夜,看到陈遇还趴在桌上,忍不住说道,“差不多得了,及格万岁,多一分浪费!”
陈遇头也不抬,笔下不停:“快了快了,还有个模型没推导完。蒋教授这项目数据下周也要汇总,不能掉链子。”
“得,您老继续修仙。”赵强摇摇头,“俺们凡人先睡了。对了,明天‘鱼类行为学’划重点,别忘了啊!”
压力不仅来自学业和科研。那天,蒋教授找到他,表情有些严肃:“陈遇,项目合作方那边希望我们尽快出一份阶段性的数据报告,最好能有一些初步的、有说服力的结论。他们那边似乎……有点等不及了,投资方在催进展。”教授顿了顿,看着他,“我知道你课业压力也大,但这个项目对你、对课题组都很重要,能不能加把劲?”
陈遇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他深吸一口气,点点头:“教授,我明白。我会抓紧时间。”
于是,挑灯夜战成了家常便饭。他甚至学会了在等待实验反应的间隙掏出书本看几眼,在食堂排队时默背几个名词解释。有一次,他实在太累,在图书馆看着书竟然睡着了,头一点一点,差点撞到桌子上。对面一个女生忍不住轻笑出声,他才猛地惊醒,尴尬得耳朵都红了。 但他揉揉眼睛,又继续埋首书海。
支撑他的,除了内心的那股劲,还有来自远方的信。林莉的信总是及时而温暖。她很少抱怨自己的压力,更多的是分享一些趣事和鼓励。
“…陈遇,知道你最近肯定很忙很累,但要记得按时吃饭,别熬太晚。你知道吗?我们经济学老师今天讲‘边际效应递减’,我居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喂鱼!投入太多饵料,鱼儿吃撑了,增长反而慢啦!所以你也一样,要劳逸结合,效率才最高哦!…”
读着她的信,陈遇疲惫的脸上总会浮现出笑容。是的,不能一味蛮干,要讲效率。他重新规划了时间,提高了单位时间的学习和实验效率,虽然依然忙碌,但心态平稳了许多。
而真正的“暴击”来自王小虎。这家伙大概是期中考试压力不大,或者纯粹是心大,居然又寄来了一个“惊喜”包裹。里面不是零食,而是一沓他手工绘制的、歪歪扭扭的“旭遇饵料”包装设计草图!上面用彩色笔夸张地画着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鱼,背景是爆炸的星光,旁边还有硕大的艺术字:“鱼之魅!一口就上瘾!”“高科技秘方,钓鱼佬的秘密武器!”,甚至还有一个他设计的、极其复杂的、融合了扳手、齿轮和鱼钩的所谓“国际版”Logo,看得陈遇眼花缭乱。
随信还附言:“遇哥!灵感爆发!随便画了几版包装和Logo,给兄弟们参考一下!我觉得特别霸气!特别国际范儿!等咱产品上市,就按这个来!PS:期中考试简单得一塌糊涂,俺们机械制图老师还夸我有想象力呢!(虽然图纸被退回重画了三次…)”
陈遇看着那堆充满“王小虎式”狂野想象力的草图,哭笑不得,压力瞬间被这活宝驱散了一大半。他回信只有一句话:“虎子,专心画你的零件图!包装的事,交给莉莉!另,救命之恩,来日再报!(指他的草图带来的欢乐缓解了压力)”
就在陈遇忙得脚不沾地时,一个意外的机会出现了。学校要举办一场“本科生创新论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实践成果。蒋教授建议陈遇把目前饵料项目的阶段性进展整理一下,去参加论坛的应用科技板块。“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教授说,“不在乎名次,重在交流,也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工作。”
这意味着额外的工作量——制作海报、准备讲稿、练习答辩。陈遇犹豫了一下,但想到这是一个展示和检验成果的机会,还能听到其他同学的创新想法,他最终咬牙接下了这个任务。
于是,他的深夜台灯下,又多了论坛海报的草图和一叠反复修改的讲稿。
夜深人静,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陈遇感到疲惫,但内心却有一种奇异的充实感。他知道,此刻,在北京,林莉可能也在挑灯夜读;在清华,孙宇一定在攻克某个难题;在北航,张伟或许在调试代码;在北理工,王小虎…嗯,他可能睡得正香。他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经历着成长的阵痛与收获。这条路上有汗水,有压力,也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令人捧腹的瞬间。而所有这些,终将让他们变得更加坚韧和强大。
喜欢重钓人生路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钓人生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