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晨光透过高中部崭新的玻璃窗,在课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陈遇走进高一(一)班教室时,黑板上方的标语格外醒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这里!莉莉在靠窗的位置招手,旁边留着空座。王小虎正和几个新同学比划着钓鱼动作,孙宇已经在整理新课本,张伟则对着笔记本电脑飞快敲击。
班主任是位年轻的女教师,自我介绍时让人眼前一亮:我叫苏晴,清华物理系毕业。听说我们班有科技创新金奖得主?她的目光扫过陈遇几人,正好,学校要组建新的科技社团。
高中部的节奏明显加快。第一节物理课就讲起了微积分初步,化学课直接进入有机化学,连体育课都增加了体能测试。
完全不一样啊!午休时王小虎哀叹,初中那点知识根本不够用!
孙宇推推眼镜:数据显示,高中知识量是初中的3.2倍。
张伟调出课程表:需要重新规划时间分配。
最大的变化是科技创新社的招新。报名表像雪片般飞来,初中部的学弟学妹们挤满教室。
陈遇学长!能教我们做传感器吗?
莉莉学姐!科技英语怎么学?
看着这些热切的面孔,陈遇仿佛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
但挫折很快来临。第一次物理测验,陈遇只考了78分——初中以来最低分。
正常,苏老师找他谈话,高中物理需要全新的思维方式。
更打击人的是科技社首次活动:当陈遇讲解碳纤维项目时,台下有个声音突然问:学长不觉得这个技术已经过时了吗?
夜里,陈遇独自坐在空教室。月光下,他翻开刘教授送的那本《材料科学基础》,书页间滑落一张纸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与陈遇同学共勉
突然,教室门被推开。苏老师拿着两杯奶茶走进来:听说某个同学在自我怀疑?
老师,我......
知道吗?苏老师递过奶茶,我大一时也怀疑过自己。直到导师告诉我——她指着窗外的星空,创新不是一直向前跑,有时需要停下来思考方向。
这个夜晚,师生聊到很晚。从材料学到教育理念,从科技创新到人生选择。临走时,苏老师说:记住,高中不是初中的简单延续,而是重新发现自己的过程。
第二天,陈遇宣布科技社改革:不再单纯传授技术,而是开展问题导向式研究。第一个课题就让所有人惊讶:如何用科技解决校园垃圾分类?
太俗了吧?有社员抱怨。
但很真实。莉莉展示调研数据,我校日均产生垃圾200公斤,分类正确率仅37%。
王小虎来了精神:可以做智能分类桶!
孙宇立即计算成本:需要图像识别和机械传动装置。
张伟已经开始编程:我用开源代码改个识别算法。
项目推进困难重重。机械组做的第一代分类桶把塑料瓶压扁了,电路组设计的传感器在雨天短路,编程组的算法把饭盒识别成了金属。
最困难的时刻,陈遇带着社员回到初中部创新工坊。看着墙上那些稚嫩的设计图,他突然说:知道我们第一个项目什么样吗?用易拉罐和橡皮筋做的!
重燃斗志的社员们决定推倒重来。他们请教物理老师机械原理,找化学老师了解材料特性,甚至向食堂阿姨请教垃圾种类。渐渐地,智能分类桶越来越完善。
转机出现在市环保局的参观日。局长看着学生们自主研发的系统,惊讶地问:这真是高中生做的?
更让人意外的是,局长当场提出:能不能合作开发社区版?我们提供经费!
项目成功带来连锁反应。科技社获得专用实验室,学校开设创新实践选修课,甚至有不少企业来找学生合作。
但陈遇遇到了新烦恼。晚自习后,他独自留在实验室。墙上挂着两张地图:一张是中国材料产业分布图,一张是世界碳纤维技术对比图。红色标记密密麻麻扎在海外。
还在想卡脖子的事?苏老师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
老师,我觉得......陈遇深吸一口气,我们做的这些,离真正的技术突破还很远。
苏老师笑了:知道什么叫量变引起质变吗?她指着墙上的地图,每一个红色标记,将来都可能被你们这样的人抹掉。
期中考试前夜,科技社收到特殊礼物——刘教授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束T800碳纤维样品和一封信:
见字如面。你们的高中生活刚刚开始,但科技创新没有起跑线。附上最新研究成果,期待你们的突破。
那个周末,科技社全体成员站在新材料实验室里。T800样品在电子显微镜下展现出完美的六边形结构。
我们差的不是聪明才智,陈遇轻声说,是时间和积累。
张伟突然开口:我可以写个知识管理系统,把每次失败都记录下来。
孙宇点头:建立错误数据库,能避免重复试错。
王小虎拍手:就像打游戏存档读档!
深秋的夜晚,科技社的灯光总是最后熄灭。有时在讨论课题,有时在调试设备,有时只是安静地各自学习。窗台上的向日葵已经结籽,莉莉小心地收集种子:明年还要种在这里。
期末考试结束时,大雪如期而至。同学们冲出考场,在雪地里打闹。陈遇却收到一条短信:速来实验室!
实验室里,智能分类桶正在平稳运行。当投入一个饮料瓶时,机械臂准确地将它分入可回收箱。显示屏上跳出数据:今日分类准确率:98.7%
成功了!全体社员欢呼拥抱。
那天晚上,陈遇在日记本上写:
高中第一个学期,学会了最重要的课:创新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重要的不是跑得多快,而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和同行的人。
合上日记,他望向窗外。雪还在下,实验室的灯光透过雪花,温暖而明亮。那里,新的项目已经开始——这次是太阳能水上清洁船。
冰封的红星水库上,似乎已经能看到小船工作的模样。而更远的地方,无数个实验室都亮着这样的灯光,像雪夜里的星星,虽然微小,却终将连成照亮未来的星河。
喜欢重钓人生路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重钓人生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