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校园,梧桐树已经抽出嫩绿的新芽,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期中考试的成绩单刚刚下发,教室里的气氛有些微妙——既有考后的放松,又带着对新学期挑战的隐隐担忧。
课间时分,李老师拿着一叠通知走进教室,脸上带着难得的严肃表情。
同学们,安静一下。她敲了敲讲台,有两个重要通知要宣布。
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抬起头。
第一,学校决定从下周开始组织春季训练,为五月份的全市中学生运动会做准备。每个同学至少要报名参加一个项目。李老师说着,让体育委员把报名表发下去。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骚动。王小虎第一个跳起来:太好了!我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他抢过报名表,毫不犹豫地在短跑和跳远后面打上了勾。
孙宇推了推眼镜,有些犹豫:我……我报什么好呢?
张伟已经拿出笔记本在计算:根据我的体能数据和往届成绩,建议你报800米中长跑,这个项目对耐力要求较高,适合你的体质。
陈遇看着报名表,目光停留在铅球项目上。上学期运动会上获得银牌的记忆还历历在目,那种将铅球推出瞬间的力量感和铅球划出的完美弧线,让他对这个项目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他毫不犹豫地在铅球后面打了个勾。
莉莉凑过来看:又要报铅球?这次准备拿第几?
陈遇笑了笑:尽力而为。
第二个通知更重要。李老师提高了音量,学校要组建各科竞赛小组,数学、物理、化学都要选拔队员,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比赛。
这话一出,教室里的气氛立刻变得不一样了。同学们交头接耳,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紧张。
竞赛小组的选拔很严格,需要经过几轮测试。李老师的目光在教室里扫过,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来找我报名。
下课铃响后,李老师身边立刻围满了人。
老师,数学竞赛什么时候选拔?
物理竞赛需要提前准备什么?
化学实验部分占多少比例?
陈遇站在人群外围,有些犹豫。前世他参加过数学竞赛,但成绩平平。这一世,他既想挑战自己,又担心影响正常学习。
莉莉碰碰他的胳膊:你肯定要报数学吧?你数学那么好。
陈遇摇摇头:还没想好。竞赛要花很多时间准备。
可是机会难得啊。莉莉眼睛亮晶晶的,我也想去试试英语竞赛。
最后,陈遇还是在数学和物理竞赛的报名表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接下来的日子,校园里的节奏明显加快了。每天下午放学后,操场上都是训练的身影,教室里则是竞赛小组的选拔测试。
王小虎在田径场上挥汗如雨。他的短跑天赋很快就被体育老师发现,被选入了校田径队重点培养。
兄弟,看我这次不拿个金牌回来!训练结束后,他搂着陈遇的肩膀,浑身都是汗味,眼睛却亮得惊人。
孙宇顺利通过了数学竞赛的初试,每天抱着一本厚厚的《奥数精讲》啃得津津有味。
这道题很有意思,你要不要看看?他经常拿着题目找陈遇讨论。
张伟则成了所有人的数据顾问,不仅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训练和复习计划,还热心地帮其他人分析优势劣势。
根据数据,你下午四点到五点的学习效率最高,建议把这个时间段留给数学竞赛准备。
陈遇的生活也变得忙碌起来。上午上课,下午参加铅球训练,晚上还要准备竞赛。铅球训练场上,体育老师对他格外关注。
陈遇,动作记得很牢嘛!老师看着他标准的预备姿势,满意地点点头,上学期第二名的成绩很好,这学期要继续保持。注意转体的发力顺序,要用上腰腹的力量。
陈遇感受着铅球冰冷的触感,上学期比赛的情景浮现在眼前。那次他输给了一个身材更高大的对手,但输得心服口服。这一世,他想要做得更好。
莉莉报了个跳远,每天在沙坑边练习助跑和起跳。她总是练到很晚,陈遇练完铅球后就会去等她一起回教室。
怎么样?有一天陈遇问她。
莉莉擦擦汗,笑了:还行吧。就是起跳的时候总是掌握不好时机。不过挺有意思的,比坐在教室里做题轻松。
四月的最后一个周五,竞赛小组的名单公布了。陈遇顺利入选数学和物理竞赛组,孙宇也进了数学组。让人意外的是,张伟居然通过了物理竞赛的选拔。
我就说你能行!王小虎用力拍着张伟的后背,差点把他拍趴下。
张伟扶正眼镜,脸上难得地露出笑容:数据分析显示,物理竞赛的题目更注重逻辑思维,正好是我的强项。
放学后,几个人一起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却也洋溢着充实的光彩。
突然觉得好忙啊,王小虎伸了个懒腰,训练、上课、写作业,时间都不够用了。
孙宇点头:竞赛的题目比课本难多了,有些题要研究好几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