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也在同步调整。她将世界本源中的“时间法则”嵌入轮回通道,让不同道的时间流速与世界演化节奏同步:天道一日对应人间百年,恰合世界“高阶生灵感知时间更快”的特性;地狱道千年对应人间一日,暗合“业火净化需漫长时光”的规律。
三个月后,当最后一丝法则冲突被化解,轮回道果与世界本源彻底融合,化作一道贯穿天地的“轮回天道”。这道天道非阴非阳,非实非虚,以宁采臣的轮回法则为经,以元初的世界本源为纬,在大千世界的上空形成一张无形的大网:
网的节点是九大洲的轮回分殿,负责收集众生的善恶信息;网的脉络是地脉龙气与界域云交织的能量通道,负责传递轮回之力;网的核心是宁采臣与元初的意识交融之处,负责最终的裁决与运转。
轮回天道成型的刹那,九大洲的生灵突然清晰地感知到“因果”的存在:行善者周身会泛起暖光,引来灵植的青睐;作恶者身上会缠绕黑气,被凶兽本能地敌视;甚至连山石草木,都因吸收的灵气是否纯净,呈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
“这便是大千世界的轮回天道。”元初的身影与宁采臣并肩而立,望着上空那道无形的法则之网,“它不再是你一人的道,而是整个世界的意志。”
宁采臣点头,他能感受到自己的意识已与天道交织,既能以“轮回主宰”的身份裁决因果,又能借“世界之主”的视角俯瞰演化。这种双重身份,让他对“带领世界进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非是强行推动,而是与天道共生,在秩序与自然之间找到平衡。
第三章:世界之主,初定秩序
成为大千世界之主的第一桩事,是为新生的世界定下基本秩序。宁采臣与元初共居于“本源殿”——这座宫殿悬浮于世界核心的本源之核旁,由混沌之气与轮回金光交织而成,殿内的法则池水可映照世界任何角落的景象。
他们定下的第一道秩序是“界域分区”。将大千世界划分为“内域”“中域”“外域”:内域是原半大千世界的核心区域,法则最稳固,灵气最浓郁,作为轮回体系的枢纽与众生修行的圣地;中域是晋升时新诞生的九大洲主体,法则处于成长阶段,适合新生生灵繁衍生息;外域是靠近混沌边缘的荒芜地带,法则混乱,充斥着未被消化的混沌碎片,作为试炼之地,供强者磨砺道心。
分区的界限由轮回天道自动划定,以“法则光幕”的形式存在。生灵可凭自身实力穿越光幕,内域的修士可去中域传道,中域的生灵可去外域试炼,但外域的混沌碎片若试图侵入中域,光幕便会自动激发轮回之力,将其净化。
第二道秩序是“生灵等级”。不同于以往的六道轮回,大千世界的生灵等级更注重“法则契合度”:与轮回天道契合度高者,无论出身何种种族,皆可获得“天道眷顾”,修行速度倍增;契合度低者,需在轮回中不断打磨,直至与天道同频。这一秩序打破了“天道独尊、鬼道卑微”的固有观念,让每个生灵都有平等的进化机会。
第三道秩序是“世界守护”。选拔内域与中域的强者组成“大千卫”,由宁采臣亲授“轮回战技”,负责镇守外域的混沌裂隙,防止域外邪魔入侵。大千卫不局限于人类或神祗,只要愿以自身道果守护世界,哪怕是妖兽、精怪,皆可加入,且轮回天道会为其加持“守护光环”,减免修行中的业障。
秩序初定,大千世界立刻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内域的轮回分殿扩建至九十九座,每日有无数生灵前来祈愿或赎罪,香火愿力化作精纯的能量,滋养着轮回天道;中域的新生种族开始建立自己的文明,有的以种植灵植与世界本源沟通,有的以锻造法宝感悟法则,有的以部落传承延续轮回理念;外域的试炼者络绎不绝,他们从混沌碎片中汲取本源,带回中域与内域,加速着世界的融合。
宁采臣每日于本源殿中俯瞰这一切。他很少直接干预,只是在秩序出现偏差时,与元初共同微调:当中域的两个种族因争夺灵脉爆发战争,他便引轮回天道显化“战争因果”,让双方看到屠戮带来的轮回苦果,两族族长幡然醒悟,握手言和;当外域的混沌裂隙突然扩大,他便派遣十丈金身的一缕分神,配合大千卫加固屏障,同时引导裂隙中的混沌本源流入中域,化作新的灵脉。
“世界如孩童,既需规矩引导,也需自由成长。”元初的声音在旁响起,她的身影与法则池水相融,映出中域某个部落正在举行“轮回祭”的场景——部落族人以灵植编织六道图腾,祈求先祖在轮回中安好,画面质朴而虔诚。
宁采臣望着那幅画面,心中一片安宁。他知道,世界之主的职责,不是成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是成为秩序的守护者、演化的引导者,让这方大千在轮回天道的滋养下,走出属于自己的进化之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