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引动钱塘江水气,化作青色水龙飞向对面的鬼修。鬼修不闪不避,魂体化作一道黑烟,与水龙相融——水汽属阴,却有流动之阳;魂烟属阴,却含凝聚之阳,两者交融间,竟生出丝丝生机。
半个月的“阴阳相照”,让众人渐渐破除了“阴阳对立”的执念。九名鬼修发现,女道士的阳刚符法虽克制阴魂,却能淬炼魂体,让她们的魂光更加凝实;九名女道士则领悟,鬼修的幽冥法则虽阴寒,却能滋养元神,让她们的灵光更加圆融。
“第二式,因果交织。”宁采臣声音再起,“每人述一前世因果,由对侧修士以自身法则推演其轮回轨迹,体会‘阴阳互证因果’之理。”
一名鬼修讲述:她前世是宫廷绣女,因嫉妒而毁掉皇后的凤袍,堕入鬼道百年,却也因临终前救过一只白猫,得以保留善念。对面的女道士听罢,以天道章的“因果律”推演,发现她若能在鬼道中渡化百只恶魂,来世便可投生于绣坊世家,以巧手行善积德。
一名女道士回忆:她前世是将军之女,因助父守城而战死,得入天道,却也因杀戮过重,今生修行总遇心魔。聂小倩以鬼道章的“业力论”解析,指出她需入枉死城感悟亡魂之苦,方能化解杀业,破除心魔。
因果交织的推演中,众人对《大轮回经》的“因果平衡”有了更深理解。聂小倩对宁采臣笑道:“原来你我当年的兰若情缘,既是阴魂与阳人的阴阳相吸,也是前世救狐的因果显化,早就在经卷的道理中了。”
宁采臣颔首:“世间情缘,皆是阴阳和合、因果交织的产物。不止你我,小青与钱塘水族的渊源,诸位与轮回宗的相遇,皆是如此。”
第三式,“生灭同观”是最艰难的一步。宁采臣让众人进入轮回宝塔的“生灭幻境”,体验从生到死、从有到无的轮回全过程,阴修需在幻境中感受“生之阳”,阳修则要体悟“死之阴”。
幻境中,聂小倩化作凡人女子,体验了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苍的一生,感受着人间烟火的温暖阳气;小青则化身为枯骨,在幽冥中等待轮回,体会着寂灭之阴的沉静。九名鬼修第一次感受到“胎动”的生机,九名女道士则亲历了“魂离肉身”的空灵。
当众人从幻境中醒来,皆面色苍白,却眼神明亮。一名女道士感叹:“生未必全阳,死未必全阴。生中有衰老之阴,死中有轮回之阳,阴阳本就在生灭中流转。”
宁采臣欣慰点头,此时的《大轮回经》玉简,阴阳二光流转得更加圆融,六道符文间生出无数细密的联系——这是阴阳交感后,经卷法则的自我完善。
第三章:三道合流,经卷大成
阴阳交感百日之后,宁采臣决定进行更深层次的参悟——三道合流。所谓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的具象化:以女道士的阳刚之力模拟天道的“秩序”,以鬼修的阴柔之力象征地道的“承载”,以聂小倩、小青的中和之力代表人道的“应变”,三者相合,探究天地人三才与轮回的关系。
演练始于一次模拟的“天灾”:宁采臣引动阵法之力,让阴阳台出现洪水幻象,模拟天道惩戒。女道士们立刻以符法布下“镇水阵”,试图以天道秩序约束洪水——这是“法天之道”;鬼修们则魂体沉入地下,引动地气加固堤坝,以地道承载洪水——这是“法地之道”;聂小倩与小青则化作人形,组织幻象中的“百姓”疏散,既不硬抗,也不消极,而是顺势引导——这是“法人之道”。
三者配合间,洪水渐渐平息。众人却发现:女道士的镇水阵虽强,却耗费过多灵力;鬼修的地气加固虽稳,却难以持久;唯有聂小倩与小青的人道引导,既省力又彻底。
“天道有常,却需人道应变;地道有载,亦需人道善用。”宁采臣点评道,“天地人三道,人道是枢纽。若无人类的智慧与选择,天道的秩序、地道的承载,皆无法体现其价值。”
随后的“人祸”模拟中,众人更是体会到人道的关键。当幻象中出现部族争斗,女道士的“天道裁决”、鬼修的“地道镇压”都只能暂时平息冲突,唯有聂小倩以轮回因果点化双方首领,让他们看到争斗的后世恶果,才能真正化解矛盾。
“原来人道章是经卷的核心。”小青若有所思,“天道、地道是轮回的框架,人道才是填充框架的血肉。”
三道合流的参悟持续了半年,期间众人不仅完善了经卷的“天地人”三章,更意外地融合出“三才轮回术”:三人一组,阳修引天道之力,阴修借地道之势,中修持人道之智,可逆转小范围的因果,救人于生死边缘。
这日,宁采臣正与聂小倩探讨经卷的最终章“阴阳归一”,玉简突然冲天而起,在空中化作一道巨大的阴阳鱼,鱼眼处浮现出“魔”“佛”“鬼”三道符文。
“是时候融入三教之力了。”宁采臣抬头望天,“天道、地道、人道是轮回之体,佛、魔、鬼三教是轮回之用,体用合一,经卷方能大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