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夏,烈日灼烤着中原大地。颍川郡治所阳翟城外,战云密布。
征南中军前锋大将张合,立马于一处高坡之上,玄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他身后,三万北军精锐肃立如林,旌旗蔽空,矛戟如苇。这位以用兵巧变、善于列阵着称的河北名将,正冷静地审视着眼前的城池。
“文远,你看这阳翟城,墙高不过三丈,护城河已半涸。刘备派谁来守此要冲?”张合侧首问向身旁的副将张辽。
张辽轻提缰绳,目光锐利如鹰:“探马来报,是刘备结义兄弟张飞,还有新近投效的谋士徐庶。”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那张翼德有万夫不当之勇,昔日虎牢关前独战吕布之威,不可小觑。徐元直虽名声不显,然闻其早年游学四方,精通韬略,需得留心。”
张合闻言,嘴角微扬,带着河北精锐特有的傲气:“勇夫而已,岂识大军战阵之妙?至于谋士,在绝对实力面前,智计又能如何?传令,扎营造饭,明日辰时,列阵攻城!”
与此同时,阳翟城头,一位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巨汉正凭垛远眺,正是张飞。他身着重铠,丈八蛇矛插在一旁,黝黑的面庞上,一双环眼精光四射。
“格老子的!袁绍老儿还真看得起俺老张,派了两个大将过来!”张飞声如洪钟,震得身旁亲兵耳膜发麻。
一位青衫文士缓步上前,正是徐庶。他年约三旬,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三将军,张合用兵,最善营阵;张辽悍勇,晓畅军机。此二人联手,不可力敌。”
张飞环眼一瞪:“元直先生莫非怕了?俺老张这蛇矛正要饮血!”
徐庶淡然一笑,手指城外北军营地:“非是惧怕。观敌军扎营,严整有序,确是劲旅。然其远来疲惫,又恃强轻我,正可智取。”他附在张飞耳边,低声细语一番。
张飞听罢,环眼圆睁,随即哈哈大笑:“妙!就依先生之计!俺倒要看看,这两个河北名将,能不能过得了俺老张这一关!”
次日辰时,战鼓雷动。
张合将三万大军分为三部:左军五千,由偏将统领,携云梯冲车,佯攻东门;右军五千,同样配置,牵制西门;自与张辽亲率两万中军主力,直扑防御最为坚固的南门。
“列阵!”张合令旗挥动。
北军士卒闻令而动,步伐整齐,迅捷无比。盾牌手在前,长枪兵次之,弓弩手押后,更有数十架井阑、冲车缓缓推进。阵型变换间,隐隐有风雷之势,显是训练有素。
城头守军见北军如此威势,不少新兵面现惧色。张飞见状,环眼怒睁,大喝如雷:“儿郎们怕个鸟!都给俺站稳了!待会儿看俺老张如何戳他们几个透明窟窿!”
这一声吼,竟将城下战鼓声都压了下去,守军士气为之一振。
徐庶在张飞身侧,轻声道:“三将军,敌军势大,按计行事。”
张飞点头,强压下出城厮杀的冲动,令旗一挥:“放箭!”
刹那间,城头箭如雨下。然而北军盾阵严密,大多箭矢被盾牌挡住,伤亡甚微。井阑上的北军弓手也开始还击,箭雨覆盖城头,守军开始出现伤亡。
张辽亲临前线,见守军抵抗顽强,对张合道:“儁乂,我率陷阵营先登,你督军压阵。”
不待张合回应,张辽已率千余精锐,直扑城墙。这些士卒皆身披重甲,手持利刃,冒着箭雨猛冲,转眼已到城下,架起云梯,奋勇攀爬。
“张文远果真悍勇!”张飞见状,不怒反喜,提起蛇矛就要亲往堵截。
徐庶急忙拉住:“将军且慢!此时还不是时候。让预备队上前,先用滚木擂石!”
张飞强忍战意,下令预备队增援。守军将滚木擂石如雨点般砸下,沸油倾泻,火光乍起。北军虽勇,但在如此防御下,攻势为之一滞,伤亡渐增。
张辽身先士卒,已攀至半墙,一刀劈翻一名守军,大喝:“儿郎们,随我登城!”
眼看张辽就要突破城防,徐庶对张飞急道:“三将军,可以出击了!但切记,一击即退,不可恋战!”
张飞早已按捺不住,闻言大喜,亲率五百精锐骑兵,突然打开城门,如一道黑色闪电,直冲而出。
“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来受死!”张飞怒吼如雷,声震四野。
他胯下乌骓马快如疾风,手中丈八蛇矛化作一道黑影,直取正在攻城的张辽。北军士卒见张飞如此威势,纷纷避让,竟被他瞬间杀到张辽近前。
张辽刚挡开一块擂石,忽闻身后恶风袭来,急忙回身格挡。只听“铛”的一声巨响,刀矛相交,火星四溅。张辽只觉一股巨力传来,虎口发麻,心中暗惊:“好大的力气!”
张飞得势不饶人,蛇矛舞动如轮,连连进逼。他力大招沉,每一击都蕴含千钧之力,张辽虽勇,但在仓促间竟被逼得连连后退。
“保护将军!”北军亲兵见状,蜂拥而上。
张飞环眼怒睁,蛇矛横扫,当先三名北军应声倒地。他身后的五百骑兵也如狼似虎,冲入北军阵中,左冲右突,竟将北军严整的阵型搅得大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