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城的冬夜,皇宫深处烛火摇曳。汉献帝刘协在德阳殿内来回踱步,明黄色的龙袍在烛光下泛着幽光。殿外寒风呼啸,却掩不住他内心的焦灼。
陛下,少府耿纪悄步上前,低声道,董承将军已经调开许褚的虎卫军,今夜子时,以宫中最响亮的钟声为号。
献帝的手微微颤抖,他望向殿外沉沉的夜色:董爱卿...他当真愿意助朕?
司直韦晃从阴影中走出,语气坚定:董将军是董贵人之父,与陛下休戚与共。这些年来,他暗中联络各方忠义之士,就为等待今日之机。
献帝的目光扫过殿内众人——耿纪、韦晃、太医令吉本、卫尉董承,还有金祯、吴硕等老臣。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佩,那是父皇灵帝留给他的唯一念想。
可是...献帝仍在犹豫,若是事败...
陛下!董承突然跪地,声音哽咽,臣深受皇恩,岂能坐视曹贼专权?今夜许都空虚,正是天赐良机。只要控制丞相府,迎袁绍大军入城,汉室可兴啊!
这番话让献帝终于下定决心。他取过案上的绢帛,咬破食指:朕...写诏书。
鲜血在素绢上蜿蜒,字字泣血。就在献帝书写血诏之时,丞相府内的曹丕正与弟弟曹彰对弈。十六岁的曹丕落子沉稳,已有几分其父的风范。
二哥今日心不在焉。十五岁的曹彰突然说道,手中把玩着一枚棋子。
曹丕微微挑眉:三弟何出此言?
曹彰指了指窗外:董承将军的禁军调动异常,而且宫中的钟声比平时早了半刻。
曹丕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起身走到窗前,只见夜空中的乌云遮住了月光,整个许都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寂静中。
三弟,曹丕突然转身,速去整顿府中守卫,我去查阅今日的巡防记录。
然而,就在他们准备行动时,远处突然传来震天的喊杀声。紧接着,丞相府外火光冲天,无数黑影如潮水般涌来。
董承一马当先,手持献帝血诏,高呼:清君侧,诛曹贼!陛下有旨,只诛元凶,胁从不问!
叛军如潮水般冲击着丞相府的大门。府内的三百家兵在曹彰的指挥下拼死抵抗,但防线还是不断被压缩。
二哥!曹彰浑身是血地退到二道门,董承亲自带队,叛军太多了!
曹丕此时却异常冷静。他仔细观察着叛军的攻势,突然发现异常:三弟,你看叛军的阵型——他们在西侧布置了重兵,这是要防备荀令君的援军。
就在这时,一名家兵来报:二公子,叛军正在架设云梯!
曹丕立即下令:取桐油!弓箭手准备火箭!
当叛军的云梯架上墙头时,滚烫的桐油倾泻而下,紧接着火箭齐发,墙外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叛军的攻势为之一滞。
然而正门的战况依然危急。曹彰虽然勇猛,连斩数名叛军,但董承亲自督战,叛军前仆后继。
保护三公子!老家兵曹忠大喝一声,用身体为曹彰挡住了一支冷箭。
曹忠!曹彰目眦欲裂,手中长戟舞得如同旋风,董承逆贼!
董承在阵后冷笑:黄口小儿,今日就是你们曹家的末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队人马突然从叛军侧翼杀出。原来是荀彧和满宠率领的援军赶到。
董承!你深受国恩,竟敢谋逆!荀彧怒喝。
董承却大笑:荀文若,你助纣为虐,还有何面目谈忠义!陛下血诏在此,今日就要清君侧!
趁双方混战,曹丕当机立断:三弟,开门出击!与荀令君里应外合!
丞相府大门轰然洞开,曹彰一马当先杀出。这位少年将军如入无人之境,直取董承。
董承老贼!可敢与我一战!
董承见曹彰来势凶猛,急忙后撤。然而曹彰速度更快,一戟刺中他的坐骑。董承跌落在地,被亲兵拼死救走。
与此同时,在皇宫中的献帝也得知了战况的变化。当他听说董承受伤败退时,脸色顿时变得惨白。
连董爱卿也...献帝跌坐在龙椅上,喃喃自语。
太监王业急忙劝慰:陛下,不如立即下诏,命令各军停战...
晚了...献帝苦笑着摇头,一切都晚了...
董承败退到皇宫,与耿纪、韦晃等人会合。虽然身受重伤,但他仍然坚持指挥。
陛下,董承跪在献帝面前,臣等虽然初战受挫,但北门仍在赵戬控制之下。只要坚持到袁绍援军到来,仍有胜算!
献帝看着满身是血的董承,心中百感交集:董爱卿...你...
陛下不必多言。董承坚定地说,臣等既已起事,便没有回头路可走。
就在此时,曹丕和曹彰已经率军包围了皇宫。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曹丕下令停止进攻。
二哥,为何不乘胜追击?曹彰不解。
曹丕凝视着皇宫的宫墙,沉声道:三弟,你要记住。我们今日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权势,而是为了这个天下。若在皇宫内动武,与董卓之流何异?
他独自一人走向宫门,高声道:臣曹丕,求见陛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