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晨雾笼罩着开阳城,城头守军呵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孙观一夜未眠,此刻正站在城楼上,手中紧握着一封密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那封获得的曹操密信像一块烙铁,灼烧着他的内心。
将军,副将尹礼快步走来,低声道,陈公台先生已到城外,只带了二十轻骑。
孙观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他果然来了...开城门,迎他们进来,但要严加戒备。
当陈宫与太史慈并辔入城时,街道两旁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气氛凝重得仿佛要滴出水来。太史慈手握弓囊,目光如电,随时准备应变。陈宫却神态自若,仿佛只是来赴一场寻常的宴会。
公台先生,孙观在府衙前相迎,语气生硬,多年不见,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重逢。
陈宫微微一笑:孙将军,别来无恙。宫今日前来,是要送将军一场富贵。
府衙正堂内,炭火熊熊,却驱不散空气中的紧张气氛。孙观端坐主位,左右亲信按剑而立,目光不善地盯着堂下的陈宫和太史慈。
先生所谓富贵,就是要孙某背主求荣吗?孙观开门见山,语气凌厉。
陈宫不慌不忙,从袖中取出那封伪造的密信:将军可知,在你誓死效忠之时,曹操已经在谋划如何夺你兵权,甚至取你性命?
孙观脸色微变,强自镇定:休要在此挑拨离间!
挑拨?陈宫冷笑一声,将军不妨细想,为何曹操要将臧霸将军的部众分驻三处?为何要让车胄、蔡阳分守彭城、下邳,对开阳形成夹击之势?
太史慈适时开口,声如洪钟:孙将军是明白人。如今我家公子已定青州,兵精粮足。曹操困守官渡,败局已定。将军何不弃暗投明?
就在这时,一名哨探匆匆入内:报!城外三十里发现大军,看旗号是袁谭公子亲至!
堂内顿时一片哗然。孙观猛地站起:你们...你们竟然...
开阳城外,袁谭率领的一千精兵已然列阵。虽然人数不多,但军容严整,气势不凡。更远处,徐晃、高顺的各路大军也在向开阳靠拢,形成强大的威慑。
孙观登上城楼,望着城外军容,心中天人交战。就在这时,一骑白马越众而出,马上的年轻将领银甲白袍,正是袁谭。
孙将军!袁谭在城下高呼,谭此来非为交战,而是为救将军性命!
孙观沉声回应:公子何出此言?
袁谭取出一卷绢帛:此乃曹操给车胄的密令抄本,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待官渡战事稍缓,就要夺臧霸兵权,诛杀尔等!
城头上一片寂静,所有守军都屏息凝神。孙观接过亲兵递来的绢帛,越看脸色越是苍白。
陈宫在旁劝道:孙将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突然,远处烟尘滚滚,一骑快马飞驰而来:将军!蔡阳率五千兵马正向开阳而来,说是要!
这个消息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孙观长叹一声,终于下定决心:开城门!迎袁公子入城!
当袁谭踏入开阳府衙时,孙观率领众将跪地相迎:末将孙观,愿率开阳守军归顺公子!
袁谭急忙上前扶起:将军深明大义,谭感激不尽。只是...他话锋一转,臧霸将军那里...
孙观立即道:末将愿亲往琅琊,劝说臧霸来降!
陈宫却摇头:不可。臧霸生性多疑,若见将军不战而降,必生猜忌。
那依先生之见?
陈宫成竹在胸:当请臧霸来开阳共商御敌之策。待其到来,再陈说利害。
袁谭沉吟道:此计虽妙,但若臧霸不肯来...
太史慈忽然开口:末将愿与孙将军同往琅琊。若臧霸不来,便强请之!
众人议定,立即修书一封,以孙观的名义邀请臧霸前来开阳商议军情。信中刻意提及获得重要军情,却又不明说,以引起臧霸的好奇。
琅琊城中,臧霸接到孙观的密信,果然心生疑虑。
开阳告急,孙观却只说有要事相商,其中必有蹊跷。臧霸对部下吴敦、尹礼说道。
陈宫在一旁冷眼旁观,忽然开口:臧将军可知道,曹操已经准备对将军下手了?
臧霸勃然变色:公台先生何出此言?
陈宫将伪造的密信副本递给臧霸:将军请看,这是我们在徐州截获的曹操密令。
臧霸阅信,脸色越来越难看。信中那种居高临下的语气,那种视泰山豪帅如草芥的态度,让他怒火中烧。
即便如此,臧霸强压怒火,我也不会轻易投降袁谭。
太史慈踏步上前,声若雷霆:臧将军!你可知道,就在昨日,蔡阳已经率军逼近开阳?若不是我家公子及时赶到,此刻开阳已经易主!
就在这时,又一骑快马赶到:报!车胄从彭城出兵,正向琅琊而来!
在重重压力下,臧霸终于决定亲往开阳。为防万一,他带上了全部亲兵,浩浩荡荡向开阳进发。
开阳城外,袁谭早已摆开阵势相迎。但见军容鼎盛,旌旗招展,却无丝毫杀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