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邺城,灯火初上。与以往入夜后便趋于沉寂不同,如今的邺城,仿佛刚刚苏醒。贯穿城池南北的玄武大街上,车马依旧辚辚,挂着“甄”、“张”、“苏”等各家字号的商铺门前,灯笼高悬,迎来送往,喧嚣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食物、香料、皮革与酒浆混合的复杂气味,这是繁荣特有的味道。
大将军府内,袁绍正与总揽度支(财政)的别驾田丰对坐弈棋,心思却似乎不全在棋枰之上。
“元皓,去岁府库岁入,商税占比几何?”袁绍落下一子,状似随意地问道。
田丰执子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沉声答道:“回主公,去岁因度田括户,粮赋大增,然商税之增,更为惊人,已占岁入三成有余,远超往年。尤以邺城、晋阳、蓟城三地为最。”
袁绍点了点头,目光投向窗外那片璀璨的灯火。“乱世之中,人皆言重农抑商,以固根本。然,无商不活。农为血肉,工为筋骨,商则为血脉。血脉不通,则血肉筋骨皆僵。我等度田得粮,工坊造械,若无商贾流通四方,则粮秣困于仓廪,器械朽于府库,财富何来?消息何通?”
他转过身,看着田丰:“此前我等修路浚河,清剿匪患,乃是通了‘血脉’。如今,该是让这血脉奔流起来,为我河北带来生机、财富与耳目的时候了。明日,召邴原、甄俨,以及市掾、关津诸曹议事。”
田丰肃然应诺。他深知,大将军又要下一盘大棋,这一次,棋盘是整个北中国的商路与市场。
在袁绍的授意下,一场旨在“通货殖,富府库,通消息”的商业振兴计划,由田丰牵头,迅速展开。其手段,远超简单的减免税赋,而是一套组合拳。
1. 立规矩:市易司与新商律
首先,在大将军府下设立市易司,由以清廉刚直、精通律法着称的原招贤馆贤才邴原主管,总揽四州商业管理、税收、及市场纠纷仲裁。同时,颁布由田丰、邴原主导制定的《市易律》,明确交易规则,严惩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保护合法商贾的权益。律法中甚至明确规定,对过往商旅,不得随意加征杂税,各关津收费需有定数,并发放凭证。这为商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保障和可预期的经营环境。
2. 铸新钱:五铢重光,金声玉振
乱世币制混乱,劣钱泛滥,严重阻碍交易。袁绍采纳田丰及幕僚建议,决定重铸钱币。他利用并州、青州控制的铜矿资源,在邺城设立“铸钱监”,由大匠作马钧设计督造了更加精密、难以仿造的母钱范模,开铸足重、精美的“袁氏五铢”(或称“邺城五铢”)。新钱用料扎实,钱文清晰,边缘经过打磨,很快便以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市场的认可,逐渐取代各种劣钱,成为河北乃至辐射周边区域的主流货币。金融秩序的稳定,极大地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开展。
3. 建驿传:官驿私营,信息速达
袁绍深知信息的重要性。他下令整修、扩建贯通四州的官道驿传系统。不仅用于公文传递和军队调动,也允许缴纳一定费用的商队,在非军事敏感时期,使用部分官道和驿站设施。同时,鼓励民间建立“脚行”、“货栈”,形成覆盖更广的物流网络。这使得商情传递、货物周转速度大大提升。来自幽州的皮毛、辽东的人参,能更快地运抵邺城;而邺城工坊的精致铁器、青州的盐、冀州的布帛,也能更迅速地销往四方。
4. 控资源:官营与民营的平衡
对于盐、铁、战马等战略物资,袁绍依然实行严格的官营或准入制度,由市易司统一调控,确保军工和战略需求。但对于一般商品,则大力鼓励民营。官营工坊出产的优质农具、日用铁器、马车等,也通过市易司指定的商人销往各地,既平抑了物价,也保证了质量,更增加了税收。
5. 纳豪商:甄氏典范,利益捆绑
对于河北本土的大商贾,如中山无极的甄俨(甄宓之兄),袁绍采取了拉拢与合作的态度。他授予甄俨“市易司参赞”的虚衔,时常咨询商事,并允许其参与某些官营商品的销售。甄家凭借其庞大的商业网络和信誉,为河北商品的流通提供了巨大助力,其自身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和更高的政治地位。此举向所有商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只要遵守规则,诚信经营,便能在大将军麾下获得发展与尊重。
在金秋送爽的时节,由大将军府官方主导、市易司具体承办的首届“河北通商大市”在邺城隆重开幕。这不仅是一场商品交易会,更是袁绍向天下展示河北治理成果、吸引四方资源的战略举措。
大市的场地设在邺城新辟的“通衢坊”,规模宏大,摊位鳞次栉比。来自河北本地的布帛、粮食、铁器、药材、牲畜;来自幽州、并州的皮毛、战马(受控交易)、牛羊;来自青州的盐、海产;甚至还有通过边境贸易,从辽东、塞外乃至西域辗转而来的珍珠、玛瑙、香料等奇珍异宝,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