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纪年四百年春,“宇宙共生联盟”的“文明薪火庆典”在星枢空间站的“长河大厅”举行。大厅穹顶投射着跨越一万光年的“宇宙文明图谱”,图中八十一颗文明光点如钻石般璀璨,光带交织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将星际农业园、生态保护区、前文明遗址、星际学院串联成一幅壮丽的“文明共生图”。新土文明的金属牌始终悬浮在图谱中心,与紫晶星球的叶脉水晶、深海文明的珊瑚图腾等八十件文明信物共同组成“薪火矩阵”,矩阵下方,林野“活下去,便有希望”的话语通过量子投影传遍每一个联盟星球。
“各位盟友,今天我们不仅纪念新土文明四百年,更要见证‘星际麦种计划’的全球落地!”现任新土文明联盟首席执政官——风芽的第十二代后人,站在悬浮于星河投影中的讲台上,身后的全息屏展示着计划核心:将新土文明培育的“星麦”种子送往八十一个联盟星球,结合当地生态研发适配品种,实现“每颗星球都有麦田,每个文明都能饱腹”的目标。“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播种,是文明将‘生存的希望’传递给宇宙的承诺。”
庆典现场,来自“荒漠星球”的代表捧着当地第一粒成熟的“沙棘星麦”种子走上台。种子外壳泛着橙红色光泽,是新土农业学家与荒漠文明共同研发的耐旱品种,能在年降水量不足五十毫米的环境中生长。“四百年前,新土文明从沙海突围;今天,你们的麦种让我们在荒漠中看到了生机。”代表声音哽咽,将种子样本放入“薪火矩阵”的展示柜,“这粒种子,会成为我们文明与新土文明永远的纽带。”
就在这时,空间站的“星际考古中心”传来重磅消息——在“前文明母星遗址”的深层地层中,出土了一份完整的“星际共生协议”,协议内容与新土文明主导的《宇宙共生宣言》高度契合,甚至在“文明互助”“生态保护”的条款表述上几乎一致。“这证明前文明曾致力于构建宇宙文明共同体,却因一场‘星际资源战争’中断了进程。”考古学家通过全息投影展示协议原件,“而我们,正在用四百年的实践,完成他们未竟的理想。”
协议的发布让庆典现场陷入沸腾,星网实时转播的画面中,八十一个联盟星球的居民同时欢呼。地球新家园的麦田里,农民们用星麦秸秆拼出“文明同源”四个巨大的字;α星的星际农业园里,移民们放飞了载有星麦种子的“希望纸鸢”;紫晶星球的共生植物群发出同步的光芒波动,在星球表面形成一片“光之麦田”。
庆典过半,一场突发的“星际能量乱流”逼近联盟边缘的“冰原星球”。该星球文明尚未掌握抵御能量乱流的技术,若防护屏障被突破,星球上刚播种的星麦田将毁于一旦。“启动‘跨星互助预案’!”执政官果断下令,“让距离最近的五个文明派出‘能量稳定舰’,携带新土文明研发的‘冷凝能源核心’,我们从空间站调配‘星际防护网’,务必在乱流抵达前完成防御部署!”
指令下达后,八十一个文明的代表纷纷响应:火山文明提供耐高温的“熔岩合金”加固件,气态星球文明派出能检测能量波动的“粒子探测器”,甚至连最偏远的“暗星文明”都贡献了能吸收多余能量的“暗物质海绵”。短短三小时,一支由多文明组成的“星际救援队”便整装待发,救援舰“共生号”的舰身上,镌刻着八十一个文明的图腾,舱内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林野的金属牌复制品与那份前文明“星际共生协议”的副本。
救援队出发时,所有联盟星球都升起了象征“互助”的星麦旗。地球新家园的“方舟纪念馆”前,人们捧着星麦种子为救援队祈福;冰原星球的居民在防护屏障外排列成“感谢”的字样,用星球特有的反光晶体反射星光,向救援队传递信号;星际学院的学生们通过星网合唱《星土之歌》,歌声穿越光年,在宇宙中汇聚成温暖的力量。
三天后,救援队成功抵御了星际能量乱流,冰原星球的星麦田完好无损。冰原文明的领袖通过星网向所有盟友致谢:“是联盟的‘文明之网’保护了我们的希望。从今往后,我们的星麦田不仅会为自己生长,更会为联盟储备粮食,在其他文明需要时伸出援手。”
这次危机后,“宇宙共生联盟”召开了“四百年发展峰会”,决定在星网基础上增设“星际应急粮仓”,储存各文明培育的星麦及其他粮食作物,同时启动“前文明技术修复计划”,联合八十一个文明的智慧,修复前文明遗留的“星际生态调节装置”,为更多荒芜星球改造宜居环境。
新土纪年四百年秋,“星际麦种计划”迎来首个丰收季。八十一个联盟星球的星麦田总产量突破百亿公斤,其中“荒漠星球”的沙棘星麦、“冰原星球”的耐寒星麦、“深海星球”的水下星麦等特色品种,成为联盟内部的“抢手货”。星际学院还开设了“星麦种植与文化”课程,来自不同文明的学生不仅学习种植技术,还研究“麦田与文明发展”的关系——从新土文明的“第一粒麦种”,到宇宙中的“万千麦田”,粮食如何塑造文明的生存理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