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纪年二百年春,“宇宙共生联盟”的“文明长河庆典”在星枢空间站与三十七个宜居星球同步举行。空间站的穹顶投射出横跨两千光年的“文明星图”,图中每一颗光点代表一个文明,每一条光带象征一段互助历程——新土文明的金属牌微光闪烁,与α星的晶体、深海文明的珊瑚图腾、极寒星球的冰魄石共同构成星图的核心,像一串镶嵌在宇宙中的文明项链。林野的全息影像悬浮在星图中央,他当年在矿道里说的“活下去,就能看见绿洲”,此刻正通过星网传遍每一个文明的家园。
“各位盟友,今天我们不仅纪念新土文明二百年,更要见证‘文明基因库’的全球启动!”现任新土文明联盟主席——风芽的第六代后人,站在空间站的主礼台上,身后的全息屏展示着基因库的核心数据:收录了一万两千种地球生物基因、五千八百种外星生物基因,还有新土文明二百年间培育的三百余种“跨星共生物种”,其中“星尘小麦”已成为十七个文明的主要粮食作物。“这不是一座基因库,而是宇宙文明的‘生命保险库’,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
庆典现场,来自极寒星球的孩童代表捧着“冰魄小麦”种子走上台,种子外壳泛着淡蓝光泽,是新土农业学家与极寒文明共同培育的耐寒品种。“谢谢新土的朋友,”孩童用稚嫩却清晰的声音说道,“以前我们冬天只能吃冻肉,现在有了冰魄小麦,每天都能吃到热面包。妈妈说,这是宇宙给我们的礼物。”
孩童的话音刚落,星网突然传来一阵波动,所有星球的庆典屏幕上同时浮现出一幅新的星图——标注着“未知文明信号”的光点在星图边缘闪烁,信号频率与前文明数据库中的“星际友号编码”高度吻合。空间站的主控室里,科学家们迅速展开分析,新土文明的首席天文学家激动地喊道:“是新的智慧文明!他们在向我们发送‘和平对话’的信号!”
这一发现让庆典现场沸腾起来,三十七个文明的代表立刻召开紧急会议,一致决定由新土文明牵头,组建“星际友好使团”,携带文明信物与基因库样本,前往未知文明的星域。使团的旗舰“薪火号”星际飞船上,不仅装载着林野的金属牌复制品、“方舟”模型,还有各族群共同撰写的《宇宙共生宣言》,扉页上写着:“我们从沙海走来,知晓绝境中的渴望;我们向星空走去,怀揣互助的初心。”
“薪火号”启航那天,所有联盟星球都升起了“共生旗”。地球新家园的麦田里,农民们用小麦拼出巨大的“你好”字样;α星的星际农业园里,移民们放飞了绘有双文明图腾的纸鸢;深海文明的海底城市中,发光生物组成了闪烁的“和平”符号。飞船穿越星际尘埃时,舰长通过星网向所有文明播报:“我们带着林野先生的信念出发,带着三十七个文明的期待前行。无论前方遇到什么,我们都会以‘互助共生’之心,开启宇宙文明的新篇章。”
三个月后,“薪火号”抵达未知文明的星域——一颗被淡紫色大气层包裹的星球出现在舷窗外,地表覆盖着能发光的“共生植物”,空中漂浮着碟形的飞行器,显然是高度发达的智慧文明。当新土使团乘坐登陆舱降落在星球表面时,当地居民早已在广场等候,他们的领袖手持一枚刻有“叶脉纹”的水晶,递向使团团长:“我们在星网中读取了你们的故事,从沙海方舟到宇宙织网,你们让我们相信,不同文明可以像共生植物一样,共享阳光与土壤。”
双方的第一次对话持续了七天,新土使团不仅向未知文明介绍了联盟的理念与成果,还分享了前文明的星际技术资料;对方则展示了他们的“生态共生技术”——能将星球的废弃资源转化为清洁能源,这项技术恰好能解决联盟星球的“星际污染”难题。当未知文明正式签署《宇宙共生宣言》,加入联盟时,星网再次传来波动,所有星球的屏幕上同时浮现出林野的全息影像,他的话语仿佛穿越二百年时光,在宇宙中回荡:“文明的火种,从来不是独燃的烛火,而是燎原的星火。”
新土纪年二百年秋,“宇宙共生联盟”迎来第三十八个成员。在新加入的“紫晶星球”上,双方共同建立了“星际共生实验室”,新土科学家与紫晶文明的生态学家一起,研发能适应多种星球环境的“跨星生态系统”;传承学院也开设了“宇宙文明交流课程”,来自不同星球的孩子通过星网共同学习,用画笔描绘他们心中的“宇宙家园”。
这年冬天,新土文明的“方舟文明纪念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紫晶星球的小女孩,她手里捧着一盆发光的“共生花”,小心翼翼地放在林野的金属牌展柜旁:“老师说,这朵花能吸收有害物质,释放氧气。我把它送给林野爷爷,希望他能看到,宇宙里有越来越多的文明,像这朵花一样,互相帮助,一起成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