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星 b 的“星际公墓”里,一束由“星尘麦”与“银叶麦”编织的花束,静静摆放在林野的纪念碑前。碑体由来自地球昆仑的岩石与银河之心 b 的矿石拼接而成,正面刻着他毕生的信念:“从烬土到星河,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背面则记录着人类文明的跨越之路——从地球重建到火星筑家,从太阳系探索到银河对话,每一个节点都闪耀着坚守与探索的光芒。
此时的“跨银河文明联盟”已正式成立。人类与银河之心文明共同制定了《银河文明共生公约》,约定共享科技成果、保护星际生态、传承文明火种。在联盟的推动下,“星际技术共享平台”上线,人类的光伏能源技术、银河之心文明的生态循环技术、双方联合研发的“跨星球作物”培育方法,向更多已发现的地外文明开放,形成了覆盖数十个星球的“银河文明网络”。
小米作为人类代表,常驻联盟的“银河科研中心”。她带领团队与银河之心文明的科学家合作,将“星尘麦”与“银叶麦”的基因进一步优化,培育出能在大多数类地行星生长的“银河麦”。这种作物不仅产量高、适应性强,还能改良土壤环境,成为联盟各星球推广的“文明作物”。“当年林先生说,作物是文明的根基。现在,这根基已扎遍银河。”小米在联盟大会上展示“银河麦”的生长数据时,眼中满是对前辈的敬意,“我们要让每一颗宜居星球,都长出象征文明共生的麦田。”
阿里则主导了“银河通讯枢纽”的建设。这个位于银河系中心附近的巨型空间站,通过量子信号塔连接联盟各星球,实现了“零延迟”通讯。空间站内,人类与银河之心文明的工程师共同工作,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星球的生态数据、科研进展、居民生活画面——火星基地的自动化收割机在金色麦田中穿梭,银河之心 b 的柔性建筑在恒星风中轻摇,新加入联盟的“蓝星文明”正用人类的光伏板搭建能源站,一切都充满了文明共生的活力。
文明的传承在新一代中延续。在启明星 b 的“银河文明学院”里,来自不同星球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人类的孩子教外星伙伴书写地球文字,银河之心文明的孩子展示触须传递信息的方式,蓝星文明的孩子分享他们星球的海洋生态故事。课堂外,孩子们在“跨文明农场”里共同种植“银河麦”,用小手浇灌着文明的希望。“老师说,我们都是银河的孩子。”一个人类小女孩举着刚收获的麦穗,对身边的银河之心伙伴说,“以后我们要一起,把麦田种到更远的星星上。”
联盟的“银河探索舰队”不断向银河系深处进发。“银河二十号”飞船在距地球百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发现了一颗名为“新希望”的类地行星。飞船搭载的“银河麦”种子在星球上成功萌发,淡绿色的幼苗在陌生的土壤中舒展叶片,成为人类与银河之心文明共同播撒的“文明火种”。当幼苗生长的画面传回联盟时,所有星球的居民都通过全息投影共同见证——这是文明共生的力量,也是探索永无止境的证明。
在林野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联盟举办了“银河文明庆典”。庆典的主会场设在启明星 b 的“星河广场”,分会场则遍布联盟各星球。广场中央,巨大的全息屏幕播放着人类文明的历程:昆仑基地的第一缕晨光、火星基地的第一片麦田、银河之心文明的第一次对话、“银河麦”在新星球的第一株幼苗……画面最后,定格在林野的微笑上,与各星球文明代表的笑容重叠,形成一幅跨越银河的“文明全家福”。
小米站在广场的高台上,对着联盟各星球的居民说:“林先生曾告诉我们,文明的意义不在于独自闪耀,而在于照亮更多的星空。现在,我们做到了——人类的火种已与银河的光芒交融,成为永不熄灭的银河星火。未来,我们还要带着这份星火,走向更远的宇宙,与更多文明相遇、共生、共荣。”
她的话音刚落,广场上空绽放出“银河烟花”——人类的蓝色、银河之心文明的紫色、蓝星文明的青色,还有更多新加入文明的色彩,在夜空中交织成巨大的“文明光带”,像一条跨越银河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孤独与共生、探索与传承。
此时的银河深处,“银河探索舰队”的飞船仍在前行。它们带着“银河麦”的种子、文明的信物、共生的信念,向着未知的星系进发。舷窗外,银河系的旋臂璀璨如练,无数星球在黑暗中闪耀,像散落的文明火种,等待着相遇与连接。
这就是人类文明的故事——从地球烬土中点燃的一簇微光,在坚守中成长,在探索中壮大,最终成为照亮银河的星火。而这星火,还将继续燃烧,继续蔓延,在无垠的宇宙中,书写着文明无疆、共生永续的不朽传奇。
喜欢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