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母在一旁轻轻点头,语气缓和地补充道:“阿锦,既然大家都选择了为了孩子,那往后……对外,我们还是一家人。该有的场面,需要彼此配合的,我们……都要尽力。” 这话说得含蓄,但意思明确——关起门来可以各过各的,但打开门,他们需要扮演好“夫妻”和“完整家庭”的角色,以抵御外界的风言风语,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看似正常的成长环境。
黄锦没有点头,也没有反驳,只是默然地将脸转向窗外。他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清醒意识到,往后的日子,他将要日夜面对自己曾深爱过、如今却心属他人的妻子,和她真正的爱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黄锦的默许让书房内的紧张气氛稍有缓和,但并未消散。赵父的目光随即转向阿芝和叶童,他的眼神变得复杂而审慎,带着长辈特有的沉重。这件事,终究不能只由黄锦一人点头。
“阿芝,叶童,”他再度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恢复了一家之主的沉稳与节制,“这个方案,说到底不只是你们三个人的事,也牵动我们一大家人。尤其是你们俩……”
他略微停顿,目光在两人之间缓缓移动,语气愈发凝重:“这样的安排意味着什么,你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将来要面对什么,也要你们自己想明白。——你们能接受吗?若有什么顾虑,现在就说出来。”
压力无声地转嫁到了阿芝与叶童这一边。所有目光再次汇聚,如实质般落在她们肩上,空气仿佛也随之凝滞。
阿芝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点头——这方案与她内心深处的期望不谋而合。“爸,我可以!”她语气急切,却透着一股不容动摇的坚定。可话刚出口,她倏地侧过脸望向叶童,目光瞬间软了下来,那里面翻涌着深切的愧疚与无声的恳求:“只要……只要叶童觉得可以,我就接受。”她比谁都清楚,在这纸看似平衡的协议之下,真正要被推向边缘、承受最多委屈与尴尬的,只会是叶童。
叶童沉默了。
这无疑是将选择权再次交到了她的手中——一次处理她与阿芝之间感情走向的机会。她何尝不渴望能光明正大地拥抱所爱之人,向全世界宣告她们的关系?可现实却如此残忍,从不肯轻易施舍温柔。
她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微微垂下眼帘。书房内静得只剩下窗外隐约的风声与树叶摩挲的轻响。她的内心正进行着激烈的权衡,像一架精密的天平,两端放着截然不同的重量。
天平的一端,承载着她对纯粹爱情的全部想象:与阿芝并肩站在阳光下的权利、一个爱人本该拥有的名分与尊严、不必再被称作“第三者”的将来……
接受协议,意味着她默许了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仍要生活在“阴影”里,默认了那段法律上属于别人、实则早已死亡的婚姻继续存在。那些“第三者”、“不伦不类”的指责,并不会因为这纸协议而消失,她仍需继续背负这沉重的标签。
但天平的另一端,沉甸甸地放着太多她无法割舍的东西。
首先是阿芝: 她爱阿芝,爱到愿意包容她的一切,包括这段无法轻易斩断的复杂过去。她亲眼见过阿芝在之前那段婚姻里的痛苦和挣扎,她不忍心再让阿芝因为与黄锦彻底撕破脸而承受更多的压力、指责和内疚。这个协议,至少能换来阿芝表面的平静和相对宽松的处境。
其次是孩子们:她是真心疼爱那三个孩子。一个明星家庭的父母突然离婚,尤其是涉及如此非常规的情感关系,一旦曝光,足以成为轰动性的丑闻,将彻底摧毁孩子们宁静的成长环境。他们会被指指点点,在学校里可能都无法抬头。这个“完整家庭”的幌子,是保护孩子们最脆弱的铠甲。
最后,是她们特殊的身份:她们是公众人物,是明星。她们的每一个举动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一步踏错,可能多年经营的事业和声誉都会毁于一旦。这个协议,尽管无奈,却是当下最能保护她们彼此事业、避免被舆论吞噬的理性选择。
阿芝那夜的低语又一次叩击她的心扉——“宝,我不离,你也不离,才是对我们两个人、对这份感情最好的守护。”
这句话像一道微光,却又像一把温柔的锁。她反复思量,在满心不甘中搜寻其他出路:还有更好的法子吗?抗争?决裂?还是不顾一切地公开?每一条路都指向更深的漩涡,只会将她们珍惜的一切拖入万劫不复。
想到此处,她终于不再挣扎:这个协议,尽管充满无奈与委屈,却已是当下唯一能同时守护她们爱情、事业与家庭的理性选择。它是一道现实的盾牌,抵挡外界的明枪暗箭,也护住她们风雨飘摇的天地。
爱、责任与现实——这三股力量交织成不可抗拒的重量,最终沉沉地压下了天平那一端。
这几秒的沉默,仿佛被无限拉长,沉重得令人窒息。阿芝紧紧望着叶童,目光一寸也不曾移开——她怎会不懂?那个生来热烈、爱得坦荡的叶童,比谁都渴望能向全世界宣告她的爱。如今却要她隐忍、退让,将真心藏于阴影之下,这其中的委屈与艰难,阿芝感同身受,心如刀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