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噬金兽的材料和金煞珠,三人回到功德殿交付了清理任务。五百贡献点到手,加上材料兑换,每人再次分得近两百贡献点。短短几天时间,“敏捷开发小队”每人入账超过三百贡献点,效率远超普通内门弟子,引得功德殿执事都对他们侧目不已。
连续完成两个高难度任务,沈问“解决问题专家”的名声更加响亮。不少内门弟子开始主动打听这个新晋的、风格怪异却效率奇高的三人小队。
沈问并未沉迷于虚名,他立刻带领小队投入到第三个任务——协助符箓殿优化“基础火球符”批量生产符阵的残次率问题。
符箓殿,位于天枢峰东侧,是一座终日弥漫着朱砂、灵墨和各类灵材气息的宏伟殿堂。殿内划分出数个区域,有弟子手工绘制符箓的静室,也有利用阵法批量生产基础符箓的“制符工坊”。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姓赵的执事,面容严肃,眼神中带着一丝符师特有的专注和……疲惫。
“你们就是接了优化任务的弟子?”赵执事打量了一下沈问三人,眉头微皱,似乎对他们的年轻和修为(主要是沈问的炼气期)有些怀疑,“基础火球符的批量生产符阵,是殿内多位资深符师联合设计的,用了十几年都没问题。但最近三个月,残次率突然从不到半成飙升到三成以上,我们检查了无数次,更换了材料,调整了灵力输出,甚至重新铭刻了部分阵纹,都找不到原因!”
他的语气带着 frustration(挫败感),显然被这个问题折磨得不轻。
“赵执事,能否先带我们去制符工坊,看看具体的生产流程?”沈问不卑不亢地说道。
赵执事点了点头,带着三人穿过几条走廊,来到一个宽敞的大厅。大厅中央,矗立着一座由玉石和金属构成的复杂阵法,阵法核心连接着数个喷涌着稳定地火的出口。阵法周围,摆放着大量切割好的空白符纸、调配好的灵墨以及作为能量源的灵石。
这就是“基础火球符”的批量生产符阵。
此时,阵法正在运转。道道灵光沿着预设的阵纹流动,引导地火之力与灵墨混合,在空白符纸上精准地烙印下“火球术”的符文。成型的符箓沿着一条传送带滑出,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要么符文黯淡无光,要么符纸焦黑,要么灵力波动微弱紊乱——这些都是残次品。
沈问没有说话,直接开启了【数据可视化】和【微观构筑解析】,如同一个精密的扫描仪,开始从头到尾审视整个生产流程。
在他的视野中,整个符阵化作了能量流动的网络。地火能量的输入、灵墨中蕴含的活性灵力、阵纹的引导与转化、符文成型的瞬间灵力定格……每一个环节都变成了清晰的数据流。
他看得极其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
原材料(符纸、灵墨)……能量兼容性稳定,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地火供应……输出平稳,强度恒定。
阵法核心……结构完整,无明显磨损或错误。
阵纹引导……能量传输效率正常,无阻塞或泄漏。
符文烙印过程……
沈问的目光死死盯住了符文最终成型的那个瞬间!
他发现了!
在灵墨与地火能量混合,即将在符纸上固化成型的最后一刹那,能量流会出现一个极其细微、短暂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抖动”!这个抖动的幅度非常小,频率却很高,像是信号传输中受到了某种极高频的干扰!
正是这个微小的“抖动”,导致了符文结构在微观层面的不稳定性,使得部分符箓蕴含的灵力结构存在缺陷,成为了残次品!
“找到问题了!”沈问收回目光,语气肯定。
“什么?找到了?”赵执事又惊又喜,连忙追问,“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不在材料,不在地火,也不在阵法主体结构。”沈问指向符文烙印的核心区域,“问题出在最后成型的那一瞬间,能量流存在一个极其微小的、高频的‘干扰抖动’。”
“干扰抖动?”赵执事一脸茫然,“我们检测过能量流,非常平稳啊!”
“因为这个抖动的频率非常高,幅度极小,常规的探测手段很难捕捉到。”沈问解释道,“就像一根琴弦,整体看是静止的,但实际上它一直在以极高的频率微小振动。这个抖动,就类似于那种‘本底噪声’或者‘信号干扰’,平时无害,但在符文成型这个要求绝对精准的‘临界点’,它就成了破坏稳定性的元凶。”
“那……那这干扰是从哪里来的?”赵执事信了大半,因为沈问的描述非常专业且切中要害。
沈问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再次开启解析视角,如同一个老练的侦探,开始追溯这“干扰抖动”的源头。
他的视线顺着能量流动的路径反向追踪,掠过阵纹,掠过地火接口,掠过阵法核心……最终,他的目光定格在了大厅角落,一个负责为整个工坊提供基础照明和部分辅助阵法供能的、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聚灵灯”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