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没有选择。为了保住抗疫大局,为了不让格物院的心血毁于阴谋,他只能继续扮演这个“人形雷达”的角色,哪怕代价是自身自由的彻底丧失。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自身灵觉的探索和掌控上。唯有更了解它,更掌控它,或许未来才有一线生机。
他发现自己对能量的精细操控能力在与日俱增。如今已能勉强将灵觉分出极细的一缕,如同无形的探针,延伸出十丈之外,探查环境,甚至能轻微扰动一些极轻小的物体。
他甚至开始尝试,将一丝极微弱的、蕴含着“镇静”、“安神”意念的雷火能量,尝试注入给那位日夜守候、因压力巨大而时常失眠惊悸的太医令。
效果出乎意料。太医令在某次为他诊脉后,忽然觉得多日来的焦躁不安一扫而空,头脑清明,当晚竟睡了数月来第一个安稳觉。此后,他对李时珍的敬畏中,更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感激和依赖。
李时珍心中微动。这能力,或许…并非只能用于斗争和自保?
格物院在经历了陷害风波后,反而因祸得福,获得了朝廷更大力度的支持和百姓更深厚的信任。刘三等人痛定思痛,在李时珍隔空传递的“方法论”启示下,开始建立更严格的流程管控和物料追溯体系。
同时,他们对“灵纹针”的优化和对疫苗的研究也并未停止。甚至开始尝试利用李时珍偶尔传递来的、关于不同药材“性理”与能量结合的模糊灵感,探索在疫苗制备中加入某些特殊处理的药材精华,以期进一步提升效果或降低对“种子”血的依赖。
格物之火,在风雨飘摇中,非但没有熄灭,反而燃烧得更加理性、更加坚韧。
这一日,刘三在进行一批新疫苗催化时,灵光一闪,忽然想到李时珍曾提及的“能量共鸣”特性。他大胆假设:若将成功催化出的高效疫苗,取出极其微量,置于新一轮催化的隔舱内,是否会像“酒曲”一样,引导催化过程更高效地进行?
他立刻着手实验。结果令人振奋!加入微量“疫苗引子”后,催化速度明显加快,成品品质更加稳定!
“院判!我们又突破了!” 刘三激动得无以复加,下意识地就想通过那玄之又玄的“感应”向李时珍汇报。
然而,这一次,他传递出的激动与成功的意念,却如同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东宫偏殿内,李时珍疲惫地闭上了眼睛。他“听”到了刘三的喜悦,也“看”到了那有趣的“引子”发现。但他不敢回应。东宫之外,那无形的、属于帝王的监控罗网,仿佛时刻紧绷着。他不能确定,这种跨空域的意念联系,是否会被那无处不在的影卫以某种未知的方式侦测到。
他只能将这份欣慰深深埋藏心底,同时,将“引子”概念背后可能涉及的“催化促进机制”与“信息复制原理”,以更加隐晦的方式,拆解成几个思考的方向,准备待下次书写纸条时,混杂在其他信息中传递出去。
光仍在艰难拓展,但照亮之处。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