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声呼喊,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情绪!
“天爷!这参……也太像山参了!”
“这品相,这年头,俺活了六十多年头一回见!”
“程老板!您这是真成了参王了啊!”
惊叹声、赞扬声、难以置信的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起。魏红看着那棵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的“参王”,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那是喜悦的、骄傲的、释放的泪水。程石头也挣脱了王栓柱媳妇的手,跑到父母身边,仰着小脸,看着那棵大人都在惊叹的“大萝卜”,一脸懵懂又兴奋。
程立秋看着韩老栓手中那棵凝聚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参王”,饶是他心志坚韧,此刻胸腔里也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一股混杂着巨大成就感、六年艰辛回忆的酸热气流直冲鼻腔和眼眶。他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走上前,从韩老栓手中郑重地接过那棵“参王”。
入手沉甸甸的,带着泥土的湿润和生命的厚重。那浓郁的、独特的参香,更加清晰地钻入他的鼻腔,沁人心脾。他仔细端详着这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他六年心血的结晶,仿佛看到了无数个日夜,他在这里巡视、劳作、思考、改进技术的场景。
“栓叔,辛苦了!各位乡亲,辛苦了!”程立秋的声音依旧沉稳,但仔细听,能察觉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激动。他环视周围那一张张或激动、或羡慕、或由衷为他高兴的脸庞,继续说道:“这第一棵参王,是咱们黑瞎子沟的福气,也是咱们大家伙儿一起努力六年的结果!今天起出来的参,按咱们之前定好的规矩,工钱加倍!晚上,我程立秋在屯里摆酒,请大家吃杀猪菜,管够!”
“好!”
“立秋老板仁义!”
“谢谢程老板!”
欢呼声更加热烈,人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干活的劲头也愈发足了。随着第一棵“参王”的出世,其他起参工也纷纷开始了动作。一时间,参田里充满了小心翼翼的挖掘声和偶尔响起的、因为起出一棵好参而发出的低低欢呼。
程立秋将那棵“参王”用准备好的柔软苔藓和桦树皮仔细包裹好,交给魏红保管。他则再次走入参田,巡视着各处的起参情况。
他看到王栓柱带着几个人,正围着一片长势尤其旺盛的参畦,那里起出来的参,普遍个头更大,品相更好,正是他当年划定的“试验田”,采用了他改进的营养土和精细化管理方法。事实胜于雄辩,此刻的丰收,是对他那些“土办法”最好的肯定。
他也看到一些参畦起出来的参,品相稍逊,但依然远超普通园参的标准。他仔细询问原因,或是土壤细微差异,或是曾经受过轻微的病虫害影响。他让李胜利(新任的产业管理负责人)一一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为下一轮的种植提供参考。
浓郁的参香,混合着新鲜泥土的气息,弥漫在整个山谷,仿佛给这金色的秋天,又增添了一味独特而珍贵的嗅觉记忆。
日头渐渐升高,温暖地照耀着这片充满希望与收获的土地。一筐筐带着泥土、品相各异但都堪称上乘的园参,被小心翼翼地抬到田边空地上,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初步的清理、分类和记录。那堆积如山的景象,那扑面而来的参香,无不昭示着,程立秋这六年磨出的“一剑”,是何等的锋利,何等的惊人!
程立秋站在参田中央,看着这忙碌而充满喜悦的景象,看着身边妻子温柔而自豪的眼神,看着儿子在田埂上欢快地奔跑,看着乡亲们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他缓缓闭上了眼睛,任由那秋日的阳光和浓郁的参香将自己包裹。
六年了。
所有的付出,所有的等待,所有的质疑与非议……
在这一刻,都值了。
参香动四方,仅仅是个开始。他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
喜欢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程立秋渔猎东北1983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